请稍候,载入中。。。
请稍候,载入中。。。
2023/1/9 15:20:00
>>关于“整本书阅读”的一点思考

在每周一节的阅读课上,学生总是挂羊头卖狗肉,指定阅读的书底下藏着的是数学、物理之类的练习,语文老师盯着的时候假装翻开书看几行字,语文老师一转身,“刷刷刷”开始做题。就这样师生之间玩着猫捉老鼠的游戏。至于读书笔记,随便抄录点原文,应付了事。

即便没有课程改革,也都知道阅读的重要性,我们绞尽脑汁地想尽办法引导学生阅读,但往往难以坚持下去,而老师又不能放弃。

整本书阅读活动开展之艰难,首先是因为阅读的书目难度远远超过学生的能力。高一推荐学生阅读《乡土中国》《红楼梦》《论语》等,除了很小一部分学生能耐着性子读下去,绝大部分学生很快就放弃了,因为读不懂。

我曾经在一所生源极为优秀的学校听一位老师讲他们开展的阅读课,他们的过程就是老师提供阅读方法,列一堆推荐书目让学生自己课后去阅读,那些书籍好些是我读大学甚至读研究生时才接触到的,然后小组合作讨论解决问题,教师予以指导,最后形成一篇自定主题的小论文,他们的小论文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算是极为出色了。在总结课上,小组派代表上台分享整个学习过程的心得体会,学生的语言表达流畅而有逻辑。我想那样的学生读这种作品,毫无难度。

而反观我自己的学生,底子与他们相比有着天壤之别。我的学生阅读习惯与能力都较弱,读这样有难度的作品很容易有挫败感。而作为他们的老师,我常常也有一种挫败感,我觉得是我能力不够才导致他们没有阅读兴趣。

但深入细想就知道,根据学生成长的心理特征来说,小学阶段是阅读的黄金阶段,是培养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的关键时期,而到了初中学生阅读习惯若还没有养成,阅读视野还没有打开,心理层面上来说,学生已经定型了,加上高中学业难度加大,课业负担很重,再来引导学生阅读整本书,其实已经太晚了。

况且,在现在这样一个文化驳杂、物质与精神越来越背离的时代,短视频与碎片化阅读的诱惑,导致社会风气浮躁、功利,哪里还有整本书阅读生存的空间?语文老师都有点自身难保了。而古人都说:“读书切忌在匆忙,涵泳功夫兴味长。”我们缺乏这种“涵泳功夫”。

解决这个问题根本之处在于让语文老师拥有自主选择的权利,拥有敢于担当的自信,即外界少一些干预,让语文老师根据自己学生的能力,自主选择给学生阅读什么作品,自主决定怎样开展阅读活动。

学生基础与能力强,则可以读难度大的著作,反之,则可以推荐一些易读的作品。经典著作当然值得一读,但是如果读不懂而强迫学生去读,只会适得其反。正如林语堂先生所说:“当一个人的思想和经验上没有达到可读一本名著的相当时期时,他即使勉强去读,也必觉得其味甚劣。”周国平也曾说过:“一切有效的阅读不只是接受,更是自我发现,是阅读者既有的内在经历的被唤醒和继续生长。”基于学生已有的能力去推荐书目并开展活动,学生更容易接受与坚持,而不至于由揠苗助长带来消化不良的后果。

如果说读原著难以理解,名人解读版本是一个引导学生阅读的不错的选择。尼采说:“一个人只有心系某个伟大人物,才能感受到文化的第一典礼。”我们可以借助他人的解读来理解所不能理解的文本,比如叶嘉莹解读李清照,林语堂解读苏东坡,莫言解读项羽。或许在阅读他人通俗易懂的解读过程之中,学生就产生了阅读兴趣。

另外,现在专业人士总是强调训练阅读概括能力、提升思维品质和鉴赏能力都离不开整本书阅读,这固然是有道理的,但是传统的文本细读就一定要淘汰了吗?把握宏观的确重要,因为格局宏大,视野开阔,但我认为对细节的鉴赏也很重要,毕竟文学作品由文字组成,词句之间的细微差别有时候意味着天差地别的含义与风格,这种对细微之处的品鉴更能品味出艺术的魅力,也能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最为重要的当然是语文教师的自我成长。苏霍姆林斯基说:“能力只能由能力培养,志向只能由志向培养,才干也只能由才干培养。”教师要想引导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自身也要有广泛地涉猎,如文史哲、时政、经济、社会、心理等等,不陷入枯燥的“解题方法”“分数”“考核”的狭隘的怪圈,才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受到影响,感觉到阅读是一件愉快的事,主动拾起书籍阅读,就不再是“被”整本书阅读了。

朱永新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我颇为赞同,也倍感肩头担子沉甸甸,任重而道远。总之,努力前行吧。

 

zhaofan | 阅读全文 | 回复(0) | 引用通告 | 编辑
  • 标签:反思 
  • 发表评论:
    请稍候,载入中。。。
    用户公告
    请稍候,载入中。。。
    时间记忆
    请稍候,载入中。。。
    我的相册
    最新日志
    请稍候,载入中。。。
    最新评论
    请稍候,载入中。。。
    最新回复
    请稍候,载入中。。。
    我的好友
    站点信息
    请稍候,载入中。。。
       http://blog.sysuschool.com/u/zhaofan/index.html  
    Powered by O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