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稍候,载入中。。。
请稍候,载入中。。。
2021/1/14 17:46:00
>>《娇惯的心灵》-书评

格雷格·卢金诺夫,美国宪法律师,美国个人教育权利基金会(FIRE)主席。

乔纳森·海特,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代表作有《正义之心》和《象与骑象人》。

本书探讨美国“95后”一代的教育问题。作者认为,美国“95后”一代普遍拥有 “娇惯的心灵”,由此引发了美国校园里一系列怪现状。这本书就像是一部社会科学的侦探小说,但是这里没有盖棺定论的恶人,而是许多社会力量和历史进程的合流,制造了这次“犯罪”。

在书里,他们这样写道:“准确地说,我们的故事是一部社会科学的侦探小说”,但是这里“没有盖棺定论的恶人”,而是“许多社会力量和历史进程的合流,制造了这次‘犯罪’”。

在美国大学校园内,不但学生群体形成了一种揭发文化,连教授群体也出现了类似的苗头。以前,如果一个学者反对某篇论文的观点,他会再写一篇论文去驳斥这个观点;而现在,学者们动不动就联名发表公开信,要求对某篇论文进行撤稿,想把这篇文章从学术记录中彻底抹去。而这种处理方式,过去只在学术不端或者剽窃的情况下才适用。看来,生活是好人和恶人之间的战斗这一谬误,已经在美国校园中生根发芽。

作者认为,美国校园里言论氛围的转变,以及美国大学生心理状况的恶化,主要归因于学生们的三大错误认知:凡是伤害你的,只会让你更脆弱;永远相信你的感觉;生活是好人和恶人之间的战斗。

而学生们之所以会形成这些错误认知,又是由一系列社会因素造成的:家长和教育系统对孩子的过度保护、社交媒体对青少年的侵蚀、美国大学的公司化,以及教授群体的言传身教,等等。所以作者才说,是“许多社会力量和历史进程的合流,制造了这次‘犯罪’”。

两位作者指出,想要知道什么是正确的教育,必须先搞清楚,大学的根本目的是什么?传统上认为,大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发现真理,但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大学应该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变革。对此,两位作者表示不敢苟同。如果大学的目的在于推动进步,那就意味着,大学对什么叫做“进步”已经有了明确的答案,而凡是“不进步”的观点就会被排斥在大学之外。这样的大学,注定离真理越来越远。

2237320879 | 阅读全文 | 回复(0) | 引用通告 | 编辑
  • 标签:读后感 
  • 发表评论:
    请稍候,载入中。。。
    用户公告
    请稍候,载入中。。。
    时间记忆
    请稍候,载入中。。。
    我的相册
    最新日志
    请稍候,载入中。。。
    最新评论
    请稍候,载入中。。。
    最新回复
    请稍候,载入中。。。
    我的好友
    站点信息
    请稍候,载入中。。。
       http://blog.sysuschool.com/u/2237320879/index.html  
    Powered by O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