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稍候,载入中。。。
请稍候,载入中。。。
2010/5/16 22:15:00
>>重获新生的“死神”——DDT

 众所周知,DDT——也就是所谓的“滴滴涕”,是一种恐怖的东西,这种杀虫剂因为其极高的致病性而被禁用了。顺带一提的是,引起整个世界对环境保护注视的书,《寂静的春天》,就是描写DDT对人类的危害的。这一点貌似我们在上个学期的生物课中便有学习。

    DDT又叫滴滴涕二二三,化学名为双对氯苯基三氯乙烷(Dichlorodiphenyltrichloroethane),化学式(ClC6H4)2CH(CCl3)。中文名称从英文缩写DDT而来,为白色晶体,不溶于,溶于煤油,可制成乳剂,是有效的杀虫剂。为20世纪上半叶防止农业病虫害,减轻疟疾伤寒等蚊蝇传播的疾病危害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DDT是由欧特马·勤德勒于1874年首次合成,但是这种化合物具有杀虫剂效果的特性却是1939年才被米勒发觉出来的。该产品几乎对所有的昆虫都非常有效。二次世界大战期间,DDT的使用范围迅速得到了扩大,而且在疟疾、痢疾等疾病的治疗方面大显身手,救治了很多生命,而且还带来了农作物的增产。

照现在这个状况来看,DDT貌似是一个“好家伙”对不对?持这种想法的人就错了。实际上,它是一个“死家伙”。所谓“死家伙”,就和死神没什么区别,虽然说启用DDT的一开始并没有表现出有什么会危害人类的特性(不过危害虫子的特性倒是一早显现出来了),但是DDT带给人类的欢乐并没有持续多久。1962年,美国海洋生物学家 蕾切尔·卡逊在其发表著作《寂静的春天》中高度怀疑,DDT进入食物链,最终会在动物体内富集,例如在游隼、秃头鹰和鱼鹰这些鸟类中富集。由于氯化烃会干扰鸟类钙的代谢,致使其生殖功能紊乱,使蛋壳变薄,结果使一些食肉和食鱼的鸟类接近灭绝。除此之外连DDT的杀虫功能也遭到了威胁,因为一些昆虫也会对DDT逐渐产生抗药性、以对抗人类由于人口无节制增长而对自然界无休止的掠夺。

在此之后DDT的越来越多的恐怖特性被发现了出来。DDT的有毒人造有机物是一种易溶于人体脂肪,并能在其中长期积累的污染物。新生儿的早产和初生时体重的增加也和DDT有某种联系,已有的医学研究还表明了它对人类的肝脏功能和形态有影响,并有明显的致癌性能。针对产生的毒性而言,DDT杀虫剂具有肝毒性,会引起肝肿大的肝中心小叶坏死,同时活化微粒体单氧脢亦会改变免疫功能,降低抗体的产生,和抑制脾、胸腺、淋巴结中胚胎生发中心的速率。 DDT产生其他毒性对小鼠或其他动物均无致癌性,在流行病学调查和短期致突变性试验中,亦呈阴性反应,此点特性,获得许多国际组织的肯定。然而却由于DDT的累积性和持久性形成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潜在的危害,遭到禁用。

虽然DDT被禁用了,可是因为DDT被禁用所产生的问题又出现了(人就是喜欢折腾)。由于在全世界禁用DDT等有机氯杀虫剂,以及在1962年以后又放松了对疟疾的警惕,所以,疟疾很快就在第三世界国家中卷土重来。今天,在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在非洲国家,每年大约有一亿多的疟疾新发病例,大约有100多万人死于疟疾,而且其中大多数是儿童。疟疾目前还是发展中国家最主要的病因与死因,这除了与疟原虫对氯奎宁等治疗药物产生抗药性外,也与目前还没有找到一种经济有效对环境危害又小能代替DDT的杀虫剂有关。

于是,正是基于此,世界卫生组织于2002年宣布,重新启用DDT用于控制蚊子的繁殖以及预防疟疾,登革热,黄热病等在世界范围的卷土重来。DDT这“死神”、“死家伙”又重新获得了新生,为了抵抗疟疾这种在发展中国家肆虐的疾病。

不过虽然说DDT又重新地被使用了,可是大家并没有必要因此而过分担心,毕竟有了上个世纪的教训,世界卫生组织(WHO)对使用DDT,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措施,再也不会出现想上个世纪那样将DDT在满大街喷洒的现象了。

只要不滥用、不错用,并建立起严格的监督体制和使用规范,DDT这“死神”一样可以变为我们的亲切“战友”,为我们服务。

                                                                                              焦扬

                                                                  2010-5-16

c200806 | 阅读全文 | 回复(0) | 引用通告 | 编辑
发表评论:
请稍候,载入中。。。
用户公告
请稍候,载入中。。。
时间记忆
请稍候,载入中。。。
我的相册
最新日志
请稍候,载入中。。。
最新评论
请稍候,载入中。。。
最新回复
请稍候,载入中。。。
我的好友
站点信息
请稍候,载入中。。。
   http://blog.sysuschool.com/u/c200806/index.html  
Powered by O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