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稍候,载入中。。。

以问题解决为导向的初中数学教学模式改革初探

作者[cheaimin] 发表于[2015/1/14 10:51:00]

以问题解决为导向的初中数学教学模式改革初探

 

 

20世纪80年代以来,问题解决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被广泛的应用于数学教育领域。问题解决教学模式是学生在数学问题情景中,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积极主动地解决问题,从而达到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能力,加强数学实践的教学框架或教学活动程序。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是以问题为核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问题解决在教学活动中占非常重要的地位,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的切入点。在问题解决教学模式中突出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有利于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疑、平、快”的教学效果。问题解决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首先,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培养探索性思维和创新精神。问题解决法给学生无限的创新空间,使其不满足于书本给予的知识,而亲自动笔、动手,收集信息,处理信息,找出信息与问题的内在联系,并大胆地提出假说和新的解决问题途径。因此,问题解决法能使学生个性得以充分发挥,能激发学生的创造行为,形成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当问题得到解决后,使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学习的信心。

其次,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培养知识迁移能力。问题解决法的实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在解决问题时,要以原理和定律为依据,并要在问题和目标之间建立起知识的桥梁,通过问题解决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动脑,找到问题和目标的内在联系。学生在解决问题时,不但掌握这方面的知识,更重视知识在不同场合下的应用,使之能解决新的一系列问题,起到触类旁通的作用,促进知识的迁移,增大了学习的容量和空间。

为了体现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要求,结合我校“四环节”教学的课改精神,我们初二数学备课组进行了以问题解决为导向的初中数学教学模式改革,具体做法如下:

1  创设合适的问题情景

问题情景的含义是:在学生与问题之间形成了这样一种情境­­­-----具有一定概括性的问题与学生己有的认知结构之间产生了内部矛盾冲突,学生拥有足够的知识、技能来独立理解这一矛盾冲突,但仅凭现有的知识、技能却又无法解决,结果,“认知冲突”形成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被激发起来了。再在教师的帮助下,经过学生主动地分析问题、探索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检验这种方法等思维活动,达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教学目的。所以,创设问题情景,目的在于利用学生对疑难问题的好奇心,追求解决新问题的迫切感和成就感,激起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兴趣,使他们及时进入到当前学习的课题上来。数学问题情景主要由学生有解决障碍的数学问题组成。要求教师在创设问题情景时,要尽量准确地确定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和“最近发展区”,以现有发展水平为基础,以“最近发展区”为定向,利用新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知识之间的矛盾,提出学生力所能及但又富于挑战性的问题。

2  提出基本的数学问题

提出基本的数学问题,目的是让学生在有关问题中发现和表达基本的问题,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基本任务,为学生的学习指明方向,为学生主动学习提供条件。在布置了明确的学习任务以后,我们都会要求学生自主学习5——10分钟,在学习的过程中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而不是盲目的学。当然这些问题的设计是遵循由易到难和分层教学的思想,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的问题是有差异的,但仍然反映的是同一内容在深度和广度上的差异,这种差异是阶梯式的,有利于低层次学生向高一层次目标迈进。

3  解决基本的数学问题

解决基本的数学问题的教学,目的在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引导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各种思想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推动学生的数学知识和能力水平的提高。它是整个教学的主要环节。在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对基本问题有了一定深入的思考,但是自己还有一些疑惑,这个时候老师对知识点进行适当的点拨,学生就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学习效果理所当然会好的多。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以下问题:

3.1  教师要加强教学过程的调控。教师按照教学进度计划要尽量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不搞强制性突破。教师对学生感到困惑的问题,要有针对性的加以引导,帮助学生逐步提高自我调节的能力。为了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进一步提高,教师可以鼓励他们对问题作出归纳、推广与研究。

3.2  在学生解题活动结束以后,教师要组织学生先分组进行讨论:讨论解题方法,讨论问题的难点和关键点。然后,在进行全班交流,由师生共同评点。

3.3  明确结论,充分表达解题后学生获得的主要成果。对重要的知识性结论要用定理(或推论等)的形式表达出来。这一点,尤为重要。

4  例题示范

例题教学,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深化新学的知识和技能,为学生综合的运用数学知识和技能解决有关的问题提供示范。例题题目要具有代表性,解法要具有一般性,叙述要符合规范,提倡一题多解。

5  课堂检测过关

课堂检测,目的在于及时了解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它们是数学教学全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这正如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所指出:“即使是相当好的学生,当他得到问题的解答,并很干净利落地写下论证后,就会合上课本,找点别的事来干干。这样做,他们就错过了解题的一个重要而有教益的方面。通过回顾所完成的解答,通过重新考虑和重新检查这个结果和得出这一结果的路子,学生们可以巩固他们的知识和发展他们的解题的能力。”

堂上知识力求“堂堂清”。现在学生普遍接受知识的能力比较强,但也忘得很快,所以我们在课上设计一个十分钟左右的作业过关测试,这个测试是考查本节课学习的最基本的知识,这样学生在第一时间学以致用,使知识得到巩固,有成功感。对于不过关的学生,老师则登记在册,课外时间进行个别辅导。

6  课后辅困落实

6.1  根据课堂检测的结果,利用课间或者课外活动时间有针对性的对那些课堂检测不过关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6.2  课外作业分层设计.我们的老师从教材出发,按照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精心设计两套课外作业试题:一套是基础过关题,一套是能力拓展题。这两套作业题都会包括课本的重要知识点,体现“双基”,前者侧重基础,过关为主,后者侧重能力,预先指向中考。这两套练习都是以“小纸条”的形式发放到学生手中,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会得到相应的练习,从而使得中上层学生通过做练习达到了拓展思维,提高解题能力的目的,下层学生做练习也是对课后辅困的一个有效及时的巩固,达到双基的目的,收获做题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虽然这种教学模式在提高学生成绩,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方面优于传统教学,但是这种教学模式实行起来也存在一定的不足。第一,在问题解决教学中,课堂程序可能较为“混乱”。问题解决教学提倡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思维,学生的思维活动可以通过讨论、演算、陈述来进行,这样的课堂较传统的学生专心听讲的课堂是有所不同的,如何使课堂程序保持稳定,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教师的调控能力,掌握什么时候进行提问,什么时候进行引导,这些都需要在具体教学中进行总结。第二,由于问题解决强调数学的解决,让学生去体验数学,那么这种数学课堂调控不好可能会热热闹闹后却一事无成。问题解决的数学课堂要做到“形散而神不散”,教师要善于在积极的数学活动中把握时机,让学生领悟数学内涵,获得数学知识,从而让他们的活动得到提升; 第三,关于问题解决教学的课堂评价,许多教师认为十分困难。第四,也是最关键的一点,以问题解决为导向的数学教学模式要求学生进行充分的自主学习,学习效果的取得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基础,因此对学生自主学习能要求较高。但是初中学生学习自觉性比高中学生要差,大部分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性是很强的,可以说很多同学根本还没有自主学习的概念,另外很多学生的基础太差,要让这些学生自主学习几乎不可能。现在如果马上转入让学生自主学习,很多学生都将很难适应,我们在实施这种教学模式的初期,先给学生一个过渡期,在这个过渡期我们仿照杜郎口中学的做法,充分发挥预习在教学中的作用,给学生先布置明确的预习任务,让学生有充分的预习时间,这样在老师的强制下,学生就会慢慢养成预习的习惯,久而久之就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他们的学习习惯也会慢慢转向自主学习。

 这些问题都是我们在实施这种教学模式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我们会在以后的教学中改进和完善它,相信这种教学模式会更加符合郢都中学的教学实际。

Re:以问题解决为导向的初中数学教学模式改革初探

作者[yanqinxi] 发表于[2015/1/14 12:04:00]
yanqinxi很实际,很有用。
发表评论:
请稍候,载入中。。。

Photo(相册)




My Groups(群组)

请稍候,载入中。。。


Good friend (好友)

请稍候,载入中。。。
Design by zsuschool.com @ Powered by zsuschool.com
Powered by O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