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稍候,载入中。。。

请稍候,载入中。。。
用户公告
请稍候,载入中。。。
时间记忆
请稍候,载入中。。。
我的相册
最新日志
请稍候,载入中。。。
最新评论
请稍候,载入中。。。
最新回复
请稍候,载入中。。。
我的好友
站点信息
请稍候,载入中。。。
别让孩子真疯了
2009/4/28 8:54:00

别让孩子真疯了

——第三次家长会上的发言

 

各位家长:

      下午好。

       看完刚才孩子展示的《疯人疯语话春游》的电子杂志作品后,你们有什么感想?(无人应答)我看过后,是感触颇多啊。下面,我先说说自己的这些感触,希望能引起大家的共同思考,进而我们互相交流。

       首先,我要想说说对这个图文并茂作品的标题中的“疯”字的解读。我以为这里的“疯”有四层意味。第一,“疯”展现了一种创新的精神。这个电子杂志作品的创设本身就充满了孩子们创造的智慧,而作品记载的孩子们在春游中所谓“开拓殖民地”等情节故事,无不表现了他们探究创新的热情。第二,“疯”表达了一种获得自由的狂欢。紧张的学习,确实令孩子们感到压抑,因此,尽管天子山不少孩子在初二时就到过,但全班却没有谁放弃这么一次回归自然释放自己的春游机会。第三,“疯”是一种自嘲调侃的机智。孩子们称自己为“疯人”,而在这个“疯人”世界里,几乎每个孩子都有一个看似疯狂的绰号,什么“猪俊”“禽兽”“钢蛋”“南瓜”等等,在自我嘲讽和彼此调侃中,他们却笑得是那样的开心那样的动人。第四,“疯”是一种对中国式的校园生活的不满。孩子把走出校园叫着“出院了”,这无疑是把充满应试教育氛围的校园讽刺为“疯人院”,这其中蕴含了多么强烈的不满啊。

        一个“疯”字,包含孩子们复杂的情思,其中被压抑的无奈与不满,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关注啊。我想,这些以“疯”命名的消极情绪的产生,大概有如下三方面的原因:

       第一,孩子遭受应试教育形成的利益集团最野蛮的绑架。如今公务员考试已经把过去高考制度所承载的社会分流的政治功能剥离出来了,中国的高考在日益淡化“科举”性质的过程中按说应该回归真正教育,而如今的大学教育也在由先前的精英教育过渡到大众教育,大学招生的录取比率远远高于我们当年刚恢复高考的年代,而且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形势也无法像当年那样给考生一个“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梦想。既然如此,为什么目前应试升学的竞争还会激烈到令人跳楼的程度呢?这让我想到遍布全国各地的公路收费站,多年的买路钱已经养肥了一个庞大的利益集团,为了维持既得利益,它就本能地要把持各个每一个路口,今天中国的应试教育难道不正是如此吗?数数我们家长的钱包,多少血汗就变成了孩子书包中“敲门砖”似的书本啊;背负如此沉重的“敲门砖”而又无门可敲的孩子能不“疯”吗?

       第二,不少家长与教师,在孩子被绑架的时候,也许浑然不知,于是还在助纣为虐。孩子每天从早上七点一直忙到深夜,为了不“输在起跑线上”,有人还不惜逼着孩子加班加点,有的家长还不惜重金请家教,进补习班,巴不得孩子无时不刻都在“学习”。殊不知,中国的升学考试的本质只是一场零和博弈。你的孩子名次提升了多少,便意味着另一个孩子名次要下滑多少;这种把自己的成功建立别人失败之上的博弈,毒化社会的文化,使我们总也走不出“成王败寇”的丛林。这种博弈其实又是“王者”“挑动群众斗群众”的诡计。那些考试状元所获的成千上万仍至几十万的奖金,并非所谓“重点名牌”学校的“恩赐”,而是我们挤占“名牌重点”的家长们的“进贡”。基础教育阶段本应是均衡全面的教育,“重点名牌”的等级划分,选拔升学的排名,都是对基础教育公平性的践踏。既然要分等排名,就必然会有“几家欢乐几家愁”的结果。学生评价教师,也来评分排名,不免令人哭笑不得;这次一看排名,我在12个任课教师中只排第8次,名次很靠后啊。这样的结果,让我郁闷,心里还责怪学生对我不公。但看一下评分,竟高达95分以上,比比上次评教,我的名次虽在前3,可评分却只是91分。这说明什么?说明学生这次给我的评价更高了。可你硬要跟别人排名次,心里就有失落。本来发点意外的小财,很是高兴,可是一看别人比自己得到更多,一下子就觉得自己亏了似;这就是零和游戏训练出来的中国人的心理。正是这种零和博弈的心理,小学生考了语文99分,一看别人多考了零点五分,家长教师心理就不舒服,一个个都责备孩子为什么不考100分。如此地威逼,孩子能不发“疯”吗?

       第三,高一的孩子正处在青春期,容易出现叛逆心理,因此遭到绑架和威逼就更容易发“疯”。我曾经把这个时期的孩子定义为“边缘人”,意思是说:他们有时自以为是个成年人,理直气壮地要与父母教师享有平等的权利,很讨厌父母教师对他们说东道西;而有时为逃避独立人格应该承担的责任义务,他们又总赖在未成年人的角色里,希望父母教师把他们视为孩童多给予呵护和宽容。这次考试分数出来的时候,被学生形容为“乍暖还寒时候”。有两个女生知道考分后,就在教室伤心流泪。学习委员和副班长受班长指派来找我,说,他们已经劝慰不了,希望班主任出面去安慰一下她们两个。当时我想,哭鼻子是小孩子脾气,你们小孩自己都劝不了,我这个老头就更没辙;但又不想让来搬“救兵”孩子失望,我还是跟着来到教室。那两个女生仍在抱头抽泣,另一个女生正在抚摸着那两个耸动的脊背,一看见我,这个一旁的抚摸者似乎受到什么感染,眼睛也有了泪光。这样的状况,我能还说什么?我若无其事似地从她们身边走过,只对有泪光的女生说:想哭就哭吧;据说,女性寿命普遍比男性长,其中重要原因,就是女性能经常用泪水润滑自己生命的机体。这玩笑性的口吻,让她沮丧的脸上划过一道笑的闪电。第二天那两个女生也雨过天晴了,主动找我说话,我想,此时她们已经从孩童的角色走出来了,于是我又一本正经地用成人地口吻跟她们说道了。这个时期的孩子还特别敏感。我劝慰女生时说:我跟你母亲交流,感到她其实并不怎么在意你的考分名次。没想到这个女生竟然“哼”一声说道:她只是表面那样,其实心里在意得很,看她的脸色就知道。是啊,平心而论,我自己口口声声表示不在意学生的考分名次,然而,在严酷的现实面前,自己内心真的一点都不在乎吗?这种在乎的心理,我们自以为掩饰得很好,其实,它还是会从自己不经意的言谈举止流露出来的,进而形成一种无形的压力,可能成为逆反中的孩子想“疯”的冲动。而当我们被这种冲动冒犯时,又往往会超前想象着孩子成才成功的前途,而忘记了他们毕竟还是个孩子,于是冲突冷战不免发生,而在这样冲突或冷战中,孩子最容易走向“真疯”。

      说到此,我就不能不把句丑话作为今天发言的标题:别让孩子真疯!

       所谓的真疯,有两方面的意涵:第一,就是精神在巨大且无法排解的情况下,失去常态,进而出现极端的行为;第二,是拆除所有的禁忌,随心所欲,为所欲为,沉溺某种所谓的爱好,不顾一切,破罐子破摔。因此,我们一方面要为孩子松绑,给孩子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成长环境,另一方面又要从孩子终生幸福着眼,在理解尊重的前提下,帮孩子规划人生,低标准严要求,从一点一滴做起,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向自己定义的幸福。

       各位家长,基础教育阶段,有一个重要功用就是发现孩子的天赋,遗憾的是,在今天中国教育的现实中,多少孩子的天赋被功利的重压而埋没了,家长与教师有责任保护孩子的天性,并给其天赋的展现提供最大的可能;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有更为开阔的眼界。一个人天赋与精彩的展现会有不同的领域和时期。与孩子快乐幸福的一生比,中学时代也不过是很短暂的一段。即便孩子在这一段确实没有别人精彩,但也不能因此否定我们的孩子将来的精彩;即便孩子在学业没有天赋,也不能因此否定其事业上的天赋。只要我们付出真正的爱,即便在这阴霾四起的四月,孩子仍然会绽放出最灿烂最纯美的笑意,装点着一个充满蓬勃生机的春天。

jianhuile | 阅读全文 | 回复(0) | 引用通告 | 编辑
发表评论:
请稍候,载入中。。。
Powered by O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