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稍候,载入中。。。

请稍候,载入中。。。
用户公告
请稍候,载入中。。。
时间记忆
请稍候,载入中。。。
我的相册
最新日志
请稍候,载入中。。。
最新评论
请稍候,载入中。。。
最新回复
请稍候,载入中。。。
我的好友
站点信息
请稍候,载入中。。。
“采菊”与“南山” 
2012/3/15 19:15:00

“采菊”与“南山”

——听张梅老师《那树》一课的通信

老师:

    你好。听完课,我就禁不住赞了一句:好。这主要是就你如此年轻上课就如此紧扣语文如此抓住孩子而言的。老实说,要做到这两点,很不容易;像我这么一把年纪的人,也常因自己“得意”的发挥而忘记了语文,更忘记的孩子。

所谓紧扣语文,就是说,这节课始终围绕训练孩子鉴赏文学语言的能力这个中心展开;而在训练过程中始终关注孩子的实际水平。教师示范,又提供表述的模式,让语言表达训练有了很强的操作性;这一点特令我佩服。我们语文课在语言训练时,容易空泛,喜欢兜售无比正确却毫无实效的屠龙术。

所谓抓住孩子,就是真正让孩子成为课堂的主体。这节课教师一直只是一个“导游”,一开始交代教学目标,给出旅游线路,真正“旅游”是孩子自己完成的;孩子在“旅游”中遇到困难,“导游”才出现,给出应有的指引。比如,哪些句子好,教师是让孩子自己去感悟,然后诵读,再品读,最后按照鉴赏的表述的模式,把内在的感悟转化为外在的语言。

语文课的读写就是要将文本的信息转变为孩子内心的感悟,再将这种感悟通过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这既是语文的,又是孩子的。(如果让它变成书面语言,展示出来,再加评点,可能更直观,也更能形成记忆,内化为能力。)

    如果说,这节课还有发展空间的话,那么,我以为,你在今后教学中可以少一些预设,多一些生成,即能根据孩子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真实矛盾(比如孩子有感悟却难以表述,或是表述中暴露思维上的缺陷,如前后不一,因果虚假等),探寻解决的途径;这也许更能贴近语文与孩子。

    值得指出的是,文本(尤其上被权力部门审核过的,语文性往往被意识形态所遮蔽)毕竟只是供语文课训练语言与思维的材料,因此对文本所谓主题乃至写作手法之类,不应被“教参”所局限,更不应被考试的功利所压迫。

    语文能力的提高,在读的方面,应该是读通文本。注意我说的是“读通”而非“读懂”。所谓“读通”就是读者的生命感悟与作者表达思想情感联通了,并能够言之成理表述(说或写)出来;而所谓的“读懂”,就是真正理解了文本作者原本要表达的,这作为一种客观存在,读者只能趋近而无法抵达。正因为如此,陶渊明才说“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意会,便欣然忘食”,这是谦卑的读书态度;在这个意义上说,企图“读懂”,可能更是种狂妄吧。

    孩子有读通文本的能力,考试应该不在话下。所谓“采菊东篱下,悠然现南山”;耿耿于怀“南山”的人,“采菊”可能就只是种作秀,他也就无法“悠然”,“南山”,对于这功利的“采菊”者,大概也就不太愿“见(现)”其美景吧。

    另外,关于《那树》的主题,你有如下发掘:

    1.  对大树命运的痛惜

    2.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深层思考和深重感慨。

    3 对现代工业文明发展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的深深质疑。

    这三点,我以为,是彼此关联层次的,第一点是一种直觉而获的感受,第二点是更深入的思考,第三点则是思考的结果;这个结果的基本倾向就是对现代工业文明发展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的批评。问题是,工业文明发展“负面影响”的标准怎样界定,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影响,怎样克服这种影响。思考这一系列的问题,并寻求解答,可以提升孩子的思维品质和思想水平;这也应该是语文课更为重要的课程目标。

    以上意见,仅供参考批判。

 2012年3月8日星期四

jianhuile | 阅读全文 | 回复(0) | 引用通告 | 编辑
Re:“采菊”与“南山”
2012/3/19 16:28:00
qpcai07从听课的确实感受谈自己的收益和建议,给予教者很大的启发。
我很赞成李老师所说的:文本的深入分析“不应被‘教参’所局限,更不应被考试的功利所压迫”。然而,作业与测验的参考答复严重束缚了学生的独立性的解释。解放作业与测验的参考批准当是当下必须改革的内容之一。
qpcai07 | 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
发表评论:
请稍候,载入中。。。
Powered by O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