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稍候,载入中。。。

请稍候,载入中。。。
用户公告
请稍候,载入中。。。
时间记忆
请稍候,载入中。。。
我的相册
最新日志
请稍候,载入中。。。
最新评论
请稍候,载入中。。。
最新回复
请稍候,载入中。。。
我的好友
站点信息
请稍候,载入中。。。
“学学半”之两“学”的异同
2013/11/20 21:33:00

“学学半”之两“学”的异同

——听《虽有佳肴》一课随想

 

上午第三节课,听初一的一节语文课,教的是《虽有佳肴》,课文很短,抄录如下: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教师列出了如下学习目标:

1 积累重点文言字词,熟读并背诵课文。

2 准确翻译文句,理解文中所蕴含的道理。

3 联系实际,用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导自己的学习。

这三个学习目标,只有第一个比较具体,其他两个显得空洞。当然第二个目标可以通过第一个目标来落实,如,通过熟读背诵,可以促使孩子准确翻译,理解文中所蕴含道理;而第三个目标中所谓的“正确的学习方法”是什么不明确,教师也没有能够在文本中提炼出来。因此,教学目标列一个,更集中,也更好操作。

事实上,这节课前半部分是比较成功的,就因为紧扣第一个目标;组织孩子朗读,并通过正音,听录音,分析文句的节奏,反复朗读。遗憾的是,教学没在这点上坚持到底。后面翻译、分析文本主旨、写法、结构层次,引入了诸如“起兴”“类比论证”“引用”等概念,反而冲淡教学中心,以致连第一个学习目标也没有达到——同学做到熟读并背诵课文;后面两个目标实际上把教学悬空起来,很可能造成孩子语文学习的茫然。

产生这样的问题,我以为缘自两方面:一方面,备课时对孩子学习的真实需求缺乏具体的思索,因此,拟定的学习目标,除了第一个具有操作性外,其他两个反而成了对教学的干扰;另一方面,对文本的解读被教参等“权威”所局限,缺乏联系具体语境的独特思考,尤其没有把文本意义转变为课程意义。

作为初一的孩子,教此文的课程意义,我想,应该以积累语言素材为重点,也就是落实教学目标一,通过反复深入的诵读背诵,加深对文本意义的理解,进而又促进积累;当然中学生的背诵并非机械记忆,可以通过质疑探究,获得思维快乐。这就需要教师对文本有联系孩子实际的思考追问。

不顾及孩子学习的真实需求,抛出“类比论证”“宾语前置”一类的概念,只会令孩子更茫然,而文本实际上也没有这种论证。而所谓“宾语前置”也可以不讲;要讲也应该结合孩子熟悉的“自信”“自尊”,把文中诸如“自强”词语讲清,而绝不能照抄注释,说这里的“自强”是“勉励自己”的意思。倒是可以引发孩子联系平时使用勉励的情境,追问:勉励,一般是对取得进步的人进行鼓励,而“知困”是感知到遭遇阻遏;这能视为取得了某种进步吗?这样的追问,应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也可使孩子因为有思维挑战而获得快感。还有,这么短的文本,有必要进行所谓的层次分析吗?这样的层次分析,能让孩子获得思维快乐吗?教师安排这些教学环节时,似乎并没有思考,这种安排要达成怎样的课程意义。

第二方面,对文本也没能突破“权威”的束缚,缺乏联系教学目标的独立思考与追问。

什么是“教学”?是这节课导入时抛出的一个问题,可这样提问,让孩子不知所云,而教师对此问题,似乎也未必了然。文本里的“教学”与我们一般意义上的“教学”是不同的,“教”与“学”在古汉语中是两个词。需要追问的是:文本的“教”是一般意义的教学吗?

思考这问题涉及对“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中“不足”与“困”的具体理解。教师若能抓住这些看似对应而意义相近的词语进行追问,那么就不难发现两者表意的角度是不同。“不足”具体的意思是“有所欠缺”,这是就“学”的知识的数量或广度而言的;而“困”,具体意思是“遭遇阻遏”,这是就“教”的知识的质量或深度而言。因此,“学”是指吸取知识;而“教”是呈现知识,其前提是要把外在的知识内化自己的能力,它是“学”的深化。可见,此文中的“教”不是一般意义的“教学”,而是一种呈现运用知识的方式,要求把获取的知识用自己的言语表述出来。因此,“教”主体也就不能局限教师,而且还应该包括求学者自己。所谓的“教学相长”也就不应局限于“教师与学生通过教学活动相互促进”的理解;还应该更广义地理解为:吸收知识与运用知识的两个方面的相互促成。

按照这样的理解,“学学半”一句中第一个“学”也就无需那么无理地通假为“教”字。我想,古人写错别字也不至于如此变态吧,明明上文用到了“教”,这里既然是“教”的意思,为什么不直书“教”呢?我觉得这个名句的第一个“学”就应该是“学”,也只有理解为“学”,才能既扣“学记”之题,也真正有深化文旨的意味。按照“学”理解,那么这句话可以翻译为:学习只是学习的一半。这里两个“学习”又是内涵不完全一致的概念;前一个是狭义的,后一个是广义的。因此这句话的意思是:狭义的学习只是广义的学习的一半。既然强调只是一半,那另一半是什么呢?当然就是“教”,也就说,“教”本身就是一种广义的学习。如此把“教”归为“学”,就让“学”这主题概念得以深化了——不但要吸收别人的知识,还必须把这些知识内化成自己的并能够运用到指导他人的“教学”中去。

通过如此追问,也就不难从文本中提炼出一种孩子可以操作的“正确的学习方法”:不但通过阅读听讲获取知识,还应该积极主动的用这些知识去“教”其他同学。“教”就是让别人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并通过指导他人呈现出来,这种“教”就是一种更有质量或深度的“学”。而深化文旨的“学学半”名句,大概要提醒求学者:不能满足一半的“学”,完整的“学”,还须包括“教”;此为“教学相长”,与教师未必有关,“教学”是求学者自己的事。

2013年11月18日

jianhuile | 阅读全文 | 回复(0) | 引用通告 | 编辑
Re:“学学半”之两“学”的异同
2013/12/18 14:05:00
shan20081.“学学半”准确的写法是“斆学半”,不是通假字;
2.“斆学半”的“斆”字,简写成“学”的写法最早见于秦代小篆。
后人以讹传讹,习非为是,以至于如今的中学教材也写成“学学半”了。
以下为jianhuile的回复:
确实如此。
查《汉字源流字典》说“学”与“教”同源;学,本义指对孩子进行启蒙教育使觉悟,包括教和学两个方面。读xiào
敩(斆)读xiào
教导:“惟敩学半。”
效法:如,敩颦。
shan2008 | 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
Re:“学学半”之两“学”的异同
2013/11/25 0:01:00
liangliang李老师,首先向您表示衷心的感谢。谢谢您提了那么多中肯的意见,这些意见对我这个新进菜鸟来说有着巨大的成长意义。其次,我很惭愧,作为一个语文老师,备课时不仅对文本的解读不够深刻,而且没能走出课本,教学太死板。给学生预设的东西太多,而让他们自己生成的东西太少,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散,失去了课堂中探究环节的意义,而且教学过程中逻辑比较混乱,该讲的没讲清楚,不该讲的讲了一
堆,该集中的部分也没做到集中。总的说来还是自己的文学素养不够深厚,缺乏经验。我想今后若想加快成长的步伐,还是要多听听各位语文老师的课,多听多感悟吧。再次感谢李老师百忙之中对我的指导,愿今后仍能得到您的指教,不胜荣幸!
liangliang | 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
发表评论:
请稍候,载入中。。。
Powered by O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