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稍候,载入中。。。

请稍候,载入中。。。
用户公告
请稍候,载入中。。。
时间记忆
请稍候,载入中。。。
我的相册
最新日志
请稍候,载入中。。。
最新评论
请稍候,载入中。。。
最新回复
请稍候,载入中。。。
我的好友
站点信息
请稍候,载入中。。。
“放手”与“牵手” 
2014/3/5 6:29:00

“放手”与“牵手”

——观高二语文课有感

 连续观摩两节高二文科班的语文课,和去年那节文言文教学课一样,教师完全让同学自主学习,课堂变成了每个孩子展现自我精彩的舞台。课后Z老师介绍说:寒假前就布置了这次班级的“百家讲坛”活动;让孩子以小组为单位,围绕课文的主题,充分拓展整合相关的知识进行自主教学。我想,如此大胆地 “放手”孩子自主学习,离不开教师默默用心“牵手”的主导作用。

 

 昨天那节课,两个孩子在“百家讲坛”上做小教师有板有眼。导入之后,便亮出本节课的教学任务与目标;接着按“少女、少妇、怨妇、寡妇”模块依次赏析李清照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品;每时期的赏析又形式多样,或自己讲,或同学表演,或与观课教师互动,还加入答题有奖的游戏,课堂气氛活跃;最后环节,既自我小结,又让同学谈收获,还请观课教师作评点。特别值得肯定的是,不但系统地介绍了作家及其作品,还结合鉴赏练习题,归纳鉴赏方法和答题思路。

今天这节课,教学过程大致如下——

第一,导入。播放了Z老师的一段表情朗读关汉卿散曲《双调沉醉东风》(咫尺的天南地北,霎时间月缺花飞。手执着饯行杯,眼阁着别离泪。刚道得声“保重将息”。痛煞煞教人舍不得。好去者望前程万里)录音,接着让同学猜作者是谁,然后讲课的男生就以关汉卿的口吻进行“作者介绍”了,与此同时,展示有关文字。

第二,赏析《双调沉醉东风》。展示有关的注释和译文,并请观课的老师朗读译文;接着下面同学赏析;两个被点学号的同学发言后,再展示赏析文字,讲课的男生朗读。

第三,赏析《南吕 一枝花赠朱帘秀》轻裁是万须,巧织珠千串。金钩光错落,绣带舞蹁跹。似雾非烟,妆点就深闺院,不许那等闲人取次展。摇四壁翡翠浓阴,射万瓦琉璃色浅)。展示文本及作者曾想纳妾却遭妻子反对的有关文字,并由一个男生扮关汉卿,两个女生分别扮演关的妻女,把这个故事演成一段小品。此后,请下面的同学老师谈观后感。

第四,赏析《窦娥冤》。展示剧情文字,并由一女生朗读成画外音,若干男女同学装扮相应角色,按照画外音提示,一幕幕地表演。表演中加入了一些现代喜剧元素,如男女角色反窜。表演结束,主持人有按学号请了两个男生谈观后感;最后女生介绍作品的写作方法,另一男生介绍作品的影响。

第五,小结。讲课的女生说明这次活动准备的情况,对给予帮助的同学和来观课的老师表示感谢,并代表班级表示:我们将会在高三更加努力学习,争取高考的好成绩。

 

如此“放手”的课,至少有如下积极意义。

首先,让孩子在课堂上演绎生命的精彩,这无疑将极大地激发其语文学习的热情;即便孩子“讲课”不那么精彩,甚至还有错误,但孩子“备课”的过程,也必将是最为有效的学习过程;这一点,我以为,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对高中语文教学尤为有意义。

其次,“讲课”除了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外,还极大地调动了其他同学的学习积极性,改变了传统“听讲”的单向度的学习方式;教师也成了同学,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让“同学”变成了名副其实的“共同学习”。

再次,大胆拓展,以课本为起点,广泛而深入地整合课程资源,在自主“教学”活动中,使探究创新能力得到了有效的训练;这节课,在古典鉴赏中加入了现代元素(小品、游戏、网络链接等),让课堂别开生面,这是教师独自闭门造车难以做到的。

这样的课堂,也许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乱象”,但这毕竟只是个“学习终端”,以结果促过程,应该体现了先进的教学理念;因这“终端”的“放手”,在孩子学习的过程中,又有教师“牵手”怎样的良苦用心啊。当然,我以为这种“牵手”,教师未必要躲在幕后,幕前的“牵手”有时也是很必要的。

首先“牵手”表现在及时发课堂现亮点,对孩子给予热情鼓励。

今天的课堂讨论“你对男人纳妾一事有什么看法”的问题,两个女生发言,就是这节课难得的亮点。她们一个说,在当时歧视妇女的社会氛围中,关汉卿的妻子敢于大胆反对男人纳妾,是很了不起的;另一个女生说,这位勇于反对丈夫纳妾的女子,没有一味地与丈夫闹下去,却能通过一首诗,让丈夫回心转意,这也显示了文明的力量。这样的发言,如果能获得及时的点评激励,那么,这伸出的“手”不但能“牵”出两个女生成功的喜悦,而且还可能把当时因讨论游离正题而陷入尴尬局面的课堂“牵”进“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

再说“牵手”,更在于掌控教学的导向,具体说来,又有两个层面的作用。

第一,知识层面,能清晰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界限。一些事实性知识,是不可以“答案丰富多彩”的;也就是说,发现常识性错误,能够及时指出,可以避免谬种流传,还能有效地培养严谨治学的精神。比如昨天的课,把李清照丧夫之后写的《声声慢》归为其“怨妇”阶段作品,是个常识性错误;教师没有加以指正,孩子很可能以为获得了默认,果真如此,后果严重。

第二,价值层面,能分辨低俗与高雅,守住价值底线。像那么悲情的李清照,鉴赏其作品,要能够让孩子有起码的“同情 ”,使其在鉴赏中首先进入作品情境;而“小品”“游戏”一番,可能有解构神圣之嫌,难以形成高雅的审美情趣。又如表演《窦娥冤》,台上的悲剧感天动地,台下的却笑得昏天黑地;如此的反差,在我看来,或许正是对底线失守的讽刺。

另外,孩子积极参与要鼓励,但更要鼓励在思考对话中生成知识,而不要简单搬运;搬运(只是复制粘贴,照念)过来的,很难内化为自己的。如此“学习”知识,很可能只是让自己的头脑供他人的思想野马奔驰一阵罢了,留下的充其量只是些零乱的蹄印,反而可能成为以后学习新知识的障碍。这也需要教师用心“牵手”啊。

 

总之,所谓“放手”,是让孩子获得学习自主权利,在权利得到充分尊重的前提下,真正享受读书学习过程;而“牵手”则是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这除了正面鼓励引导外,还应守住常识和价值底线。

 

jianhuile | 阅读全文 | 回复(0) | 引用通告 | 编辑
发表评论:
请稍候,载入中。。。
Powered by O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