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稍候,载入中。。。
用户公告
请稍候,载入中。。。
时间记忆
请稍候,载入中。。。
我的相册
最新日志
请稍候,载入中。。。
最新评论
请稍候,载入中。。。
最新回复
请稍候,载入中。。。
我的好友
站点信息
请稍候,载入中。。。
最新搜索
请正确填写你要搜索的日志:
给海教杯参赛者的备课建议 
2012/10/19 14:34:00

上好一堂课要考虑的几个因素

 

要上好一堂课,一般来说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教什么的问题,二是怎么教的问题。按常理,有教材,有教参,有练习册,教什么的问题应该不成为问题。但事实往往并不如此简单,课堂效率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教什么不明确造成的,是生硬的“教教材”的结果。教学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这是前人已反复论述并基本上达成了共识的问题。但究竟是用教材教什么这个问题,不同的人理解往往不同。从抽象的意义上看,学生之所以来上课,之所以要分科学习,就是要学会用学科知识思考问题,从而训练、培养、形成理性思维。所谓理性思维,就是正确的思维方式,所谓正确,并不是主观上的判断,而是有客观的标准检验,得到人们认可的,不是任意认为怎样就是怎样的。

 

作为知识集合或载体的教材,它所能够集合的知识,往往只是知识的结果,在技术上是无法做到呈现其过程、其前因后果的。这种历时性的特点往往增加了学生理解地难度;而且,知识本身又是一个结构或者网络,不是灵光一现的一个点或面,需要抽象思维才能够把握;更重要的一点,知识其实包含两个方面:“知"和“识”,“知”偏重于已然、静止或固定,“识”偏重于未然、动态或临时,这里其实是强调知识的主体化问题。死记硬背的知识之所以没用,是因为那是静止的,而每个人面临的总是新问题,是随机的、偶然的、复杂的,没有现成的方案,最多只有参照的蓝本。

 

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传道、受业、解惑”就要在以上两方面下功夫,不仅传授“知”,更重要的是要传授“识”。“识”是什么?从根本意义上说,“识”是一种思维方式,有意义有价值的思维方式只能是理性的思维方式。虽然有人会认为“识”是无法教的,但“识”无疑是可以训练、培养出来的。我们知道,在现代是分科教学的,在我国中学分设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等等,所有的这些学科,最早其实多半是建立在形式逻辑基础之上的,或者说学科的出发点就是形式逻辑,每个学科,基本上就是从形式逻辑出发或以形式逻辑为基本工具认识世界的过程和结果。各学科知识体系的脉络,其实都遵循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则,实际上也可以说是逻辑规则的推演。所以,先进国家的基础课程最强调语言、数学、逻辑等工具学科并在此基础上普遍强调批判性,这种设计带来的好处是思维活起来,知识就成了创造。

 

关于如何教的问题,虽然教无定法,但教师一定要有自己的能自洽的操作规程。具体到一节课上,要解决的问题不宜太多,这其实就是一个知识的确定性问题。必须明确:在这节课上,记住什么、理解什么、生成(什么);不能让学生只停留在听、在说,要让学生写,即使是说,也要说出套路来、体系来。课本形态的知识,要转化成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因此要设计好层次,最好有三个左右的兴奋点;利用教学智慧,从学生的回答中找到话题引申生发,让课堂有起、承、转、合的节奏。

 

在教学设计包括学案设计上,要琢磨学生学这一课(节)的过程,那是已知的,那是未知的;哪里最容易误解,哪里最容易出错,哪里最可能生发,哪里最便于推敲;总之,需要最基本的假设或估计。当然,这种估计如果要考虑到全班四十几个同学是不好操作的也是不现实的,一个最好的方式是分类分层,也即主要环节有几套预案(思路)。在课堂上,有一点很关键,就是教师要想办法让学生的思考、思想外化呈现,并且能够及时品评、点化、优化、升华。

 

       有个成语“如坐春风”,如果用它来描述某位老师的课堂,应该说的是这位老师的课上得轻松幽默收放自如,让学生获得美的享受,这当然是一种理想中的境界。但站在学生的角度看,让学生学得不疲倦不气馁也是十分重要的,只有激发兴趣、激活思维,让学生体验到学的乐趣,能够看到自己的成功或希望,学习才可以持续。

longfeipeng | 阅读全文 | 回复(0) | 引用通告 | 编辑
发表评论:
请稍候,载入中。。。
请稍候,载入中。。。
Powered by O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