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稍候,载入中。。。
用户公告
请稍候,载入中。。。
时间记忆
请稍候,载入中。。。
我的相册
最新日志
请稍候,载入中。。。
最新评论
请稍候,载入中。。。
最新回复
请稍候,载入中。。。
我的好友
站点信息
请稍候,载入中。。。
最新搜索
请正确填写你要搜索的日志:
问题形成技巧——培养自主学习技能的好工具
2013/11/11 8:12:00

    问题形成技巧——培养自主学习技能的好工具

 

     ——《老师怎么教,学生才会提问》阅读札记

 

本书是美国教育专家丹.罗斯坦和鲁兹.桑塔纳的合著,这是一本“没有阅读障碍”的西方教育专著,其中既没有难懂的概念,也没有复杂的理论体系,大家手笔,素面向人,单纯、素朴、实用,拿来就可以操作,但本书的确可以“为你的课堂带来一次哥白尼式的革命。”

 

一、     课堂学生自己做主:由老师提问变成学生自己提问

 

与传统课堂的教师设问不同,本书的探讨的是让学生自己提问。本书立足于这样的目的:“老师们应该向所有学生传授问题形成技巧,并使用这个技巧帮助学生变得优秀,促进学生进步。”作者认为:“问题形成技巧是一种具有普遍相关性的思考能力,能让各种类型的学习变得可行。”

 

从书中引用的案例来看,问题形成技巧的使用,很大部分是针对一些同等学历的夜校生不得不使用的方法,因为这类学校的学生基本上在常规的学校用常规的方法无法继续学习,面对他们的严重的学习障碍,老师们不得不使用非常规的教学方式,这就必然决定这种方法必须简单易行。

 

作者提出的“问题形成技巧”,经过过去20年的艰苦发展、测试、简化和改进,现在的方案包含六个核心要素:

1、          问题聚焦点,通常由老师设计,供学生作为提问的起点。

2、          学生利用4个简单原则提出问题的过程。

3、          学生练习封闭式和开放式问题。

4、          学生选择优先处理的问题。

5、          老师和学生计划下一步如何使用这些需要优先处理的问题。

6、          学生说出他们所学到的东西,这些东西是如何学到的,以及他们会如何利用所学到的东西的反思活动。

 

二、     问题可以不回答,但必须“技术处理”

 

问题形成技巧看似简单,但并不简化。它的背后具有教育家深刻的认识,或者说,简单技巧的背后,包含了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原理的。自己问自己只是手段,目的是建构思维,所以,在学生处理自己提出的问题时,作者特别强调三种智慧:发散思维、聚合思维和元认知。

 

笔者在导师制活动的“深度阅读”辅导中,曾经推行过用追问的方式深化阅读,但笔者只停留在提出单个的问题之上,并没有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如本书的“技术处理”。本书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作者对问题进行的技术处理上:

1、                  提出你的问题,包含四个基本规则:尽可能多地提问;不要停止提问而去讨论、评价或者回答问题;严格按照叙述写下每个问题;把所有陈述句都改成问句。

2、                  改进你的问题,也即将问题分成封闭式和开放式,并能说出每种类型问题的价值。

3、                  选择你优先处理的问题,选择你提出问题中最重要的三个。

 

在以上几个基本步骤中,突出问的作用,不强调解答或评价,因为很多问题本来就不需要解答或者答案就在问题之中,这时解答往往构成干扰,至少可以减轻暂时找不到答案的挫败感。思维有放有收,在此过程中得以砥砺磨练,因为问题不再是点状的或者是灵光一现的碎片,它们自然而然形成线性或者网状的结构,便于应用时的提取。尤其是通过反思步骤,“学生努力思考他们的思维过程和学习过程。他们不仅说出他们学到的东西,还有他们是如何学习到的。元认知巩固了内容和技巧的学习。因为他们把自己的经历写成了文字,他们能对此进行更广阔的思考。”

 

学生提问的过程以及他们随心所欲提出的问题,其实正好呈现了他们的学习状态,让老师可以“看见”学生的学习过程。这正是在新课程实施中最难呈现的,对满堂灌“路径依赖”的老师而言,教学中难以克服的弊端就是在课堂上只见老师“不见”学生。“问题形成技巧”轻松解决了这个问题。作者在使用每个步骤都提供相应的案例,提示了遇到的一些障碍的解决方式或者建议,因此具有普适性和非常强的操作性。

 

三、     优化分组学习的好工具

 

高二级长沈老师和全体老师,针对本届学生的入学情况采取了一些非常规的办法,其中之一就是分组学习。如何分组学习,尤其是如何克服分组学习的弊端,一直是令人头痛的难题。因为一个小组,总有一两个不积极主动的人或者不知如何学习的人,有了小组,反而有了依靠,这样久而久之,不采取措施,一个人的弱点往往放大成所有人的弱点,分组学习的结果与我们原来的设计就背道而驰了。

每个人分别提出自己的问题、分享各自的问题、甚至在适当的时候解答部分问题,就解决了小组内无事可做的问题。小组内人人都有任务,整个小组的学习氛围就建立起来了。

 

有了这个好工具,并不意味我们可以轻松。要用好这个好工具,各学科要进行“学科化”加工。正如作者书中所述,本书通俗易懂,唯一一个有点难度的概念就是“问题焦点”。这是一种传统课堂的转变: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原来使用“提示”的地方现在代之以“问题焦点”。教师的任务是“给学生提供焦点进行提问”,教师的问题焦点不是让学生回答问题,“而是为他们提问而设计的一个焦点。”——与老师用问题来提示学生思考正好相反。

必须提醒的是,虽然书中详述了问题焦点设计的一般原则、步骤,但就具体的学科、具体的学生而言,必须有一个“个人化”、“本土化”的过程。某一节课的问题焦点是什么,要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目标、学习状况综合考虑的。

而且,作为一项终身学习的工具,除了按照书中所述常规处理学生所提出的问题之外,教师还应该有自己的处理方式。比如可以设计一张活页的包含这项技巧基本步骤的表格,每次下发给学生填写,便于师生查阅并设计相应的对策,一定时段装订成册,学习过程就有了直观的呈现,要采取什么措施也就有了客观依据。

 

总之,学习的兴趣、技术决定了学习的成效,我们必须从学习本身出发,才能解决学习动力的问题,真正构建“自主学习”的心智结构,否则学习对有学习障碍的学生来说,总是外在的要求甚至是“迫害”自己的异己力量。

longfeipeng | 阅读全文 | 回复(1) | 引用通告 | 编辑
Re:问题形成技巧——培养自主学习技能的好工具
2013/11/12 15:17:00
nanguo(游客)技术的把握需要情商。
nanguo(游客) | 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
发表评论:
请稍候,载入中。。。
请稍候,载入中。。。
Powered by O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