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稍候,载入中。。。
用户公告
请稍候,载入中。。。
时间记忆
请稍候,载入中。。。
我的相册
最新日志
请稍候,载入中。。。
最新评论
请稍候,载入中。。。
最新回复
请稍候,载入中。。。
我的好友
站点信息
请稍候,载入中。。。
最新搜索
请正确填写你要搜索的日志:
关于教学目标的三个问题
2015/8/31 10:18:00

关于教学目标的三个问题

 

——理科青年教师才艺大赛小结

 

一、         缘起:

    学校组织青年教师才艺大赛,主要是想促进青年教师尽快成长,学校获得可持续优秀的力量。作为一位老教师,经历这个过程,触动很多、感动很多。老师们或粗朴或优雅的各种展示,不仅带来笑声,也带来启发、思考。记得校长说过:这样的活动,不仅青年老师要搞,可能更迫切的是中老年老师要搞!是啊,从业太久,职业倦怠、路径依赖甚至固步自封,已经成了课程改革的障碍,注定了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了。

 

1、              总量统计

   本次活动,我收集了19份教学设计,特意关注教学目标的设定这个项目。粗略统计,19节课共有教学目标81个,每节课平均4个以上,目标的详尽,一方面显现了教师备课的认真,考虑问题的周详,但另一方面也促使我思考,四十分钟,这么多目标,才操作上能够实现吗?

 

2、              个案:《广电效应》的9个目标:

   我无法从专业的角度上去评议这些目标的本身,只能从直观的角度设问:四十分钟9个目标是不是太多了?如果是,这些目标的意义是什么?

 

“光电效应”教学目标:

1、          了解光电效应研究史实,了解光子的概念,了解并识别光电效应现象。

2、          能表述光电效应现象的规律,了解光的电磁理论的局限性。

3、          了解光电效应的运用。

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索光电效应的规律”过程,获得探究活动的体验。

2、尝试发现波动理论面对光电效应的规律遇到的困难。

3、领略“观察、试验——提出假说——试验验证——新的假说……”的物理学研究正确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验探究自然界规律的艰辛与喜悦。

2、陶冶崇尚科学、仰慕科学家,欣赏物理学的奇妙与和谐的情愫。

3、学习科学家敢于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培养判断有关信息是否科学的意识。

 

二、         从教学目的到教学目标

 

   记得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学校是要求写教案的,而且每个学期都检查。写教案的第一件事,教师写“教学目的”,而教学目的,已经在教参上写明了,是上面给定的,全国统一的,似乎倒也省事。但问题是,省了这个事,又必然生出其他的事:忽视教师、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与社会的发展趋势相背离,与生活脱节,与学生学习心理疏远。读书,仍然是农业社会的“读经”延续,虽然加上了“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也不怕”之类的华丽外壳,但还是对付不了经济、社会、文化的转型,因为:世道真的变了!互联网以来,获得知识、信息渠道多了,快了(零成本获取),不知不觉,权威没了,甚至尊严也得靠自己重建。

 

      从目的到目标是跃进,目的更多强调“螺丝钉”之类的工具性,目标更多的强调主体意识、能动意识、个人价值等科学化、现代化意识。在操作上,目标更容易用来评估、测量、促进师生成长,促进创造性生成。

 

三、         课程目标与课堂目标

 

        新课程是文化转型,是用人类优秀的文明成果激活新的成果,应对新的局势,解决新的问题(老祖宗的经验不够喔!)。所以从一维(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变成了三维,从一元变成了立体。要强调的是,新课程特别设立了“三维”目标,是从宏观上,要求我们对教材呈现的知识、对学生通过教材建构出他们自己的心智结构必须重新思考求索。一个普遍的困境是: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一个教学的学术问题,我们自己的学习过程是没有明晰的关注过的。比如我们都高中的时候,老师经常威胁我们的话题是:穿草鞋还是穿皮鞋!工商社会有一个关键词“需求”,因为工商社会是建立在非自然产品基础之上的,通过各自的生产禀赋,制造出自然界原本没有、但又人类生存生活需要的新物质——产品,产品刺激需求、需求刺激产品,各地的比较优势,是财富增长、生活质量提升。在这种背景下,单纯的“一维”显然是不够的。同理,从一维出发,也是满足不了学生的“学习需求”。在操作过程中,我发现:新课程标准似乎有这么一个假设:所有有的学生都是爱学习的!如同市场经济的“理性人”假设。正如市场经济也不能避免经济危机一样,我们的学生也有一个“前课程状态问题”:老师,你只要不要我读书,干什么都可以!由此看,新课程又带有理想化色彩。但作为国家课程标准,太具体了太“现实”了,恐怕也不行。“一统”天下,早就行不通的!(顺便一说:统一不是一统,否则就悲剧了!)。也可能基于此,新课程目标也提供了解决的思路:从另外的两维入手: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所谓过程与方法,其预设是不是这样:当学生在学某个知识点遇到困难时,教师利用“回到实事本身”之类的哲学智慧,回到原点去找一条新的路子。比如,自从有了指数对数,人们计算有了哪些便利?又比如为了证明万有引力的“存在”,发明微积分的新计算方式,从而推演出论证严密的数学模型,因为能够构建模型,所以它就存在,而且可以以这种方式存在。在招生时,总是想方设法去抓好生源,其实就是因为生源好,好就好在家长(学生)解决或部分解决了对待学习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问题。相反,如果生源不太好,那就预示着我们必须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层面上下功夫。我们通常说建设班级学习氛围,强调爱校爱班,其实就是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去想办法去策划设计。我以前推荐过张华的《课堂的革命》这本书,我并不是说一定要使用他的写日志的方法,而是他告诉我们:要有一种较为恒定的方式,与学生交流,了解其真正的学习需求。而满堂灌注定一年不如一年,就在于它往往遮蔽了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障碍。考试是要学生去考,是要学生用笔去考,考的是学生“书面表达”,又不是老师上阵!你自信讲得好,学生只似乎听懂,但写不出(无法输出、没有“生成"),无法在新情境中解决问题,有什么用?再说,现在的相声演员、小品演员也再没有往日的热度,为什么?观众们要求高了,与其听你的,不如我自己来!所以,网络视频那些自恋的、臭美甚至恶心的都那么走红。你不能责怪人民群众不明真相品位低,你可能不得不承认这是社会在进步!事实上,数据已经早就表明满堂灌无效,那就只能改变。否则还是“十斤养成八斤”费力不讨好被抛弃的无奈结局。

 

       新课程目标再周全,它也只是“课程”目标,只是抽象的方向性界定。在当下的具体情境中的每一节具体的课的设定,就要再根据具体学生的“学”来制定,这些目标应该是可促进、可测量、可诊断、好操作、指向明确。

 

 

四、     目标的深化:集中才能深入。

 

对一位老师目标的提问:

"欧姆定律复习目标:

1、          通过知识的梳理,对欧姆定律得内容有一个总体的理解,形成一个知识网络。

提问:用什么方法梳理知识?对此定律得总体理解是什么?

2、          能够熟练地使用欧姆定律及有关的规律解决电学中的问题。

提问:解决电学中的什么问题?

3、          重点解决好有关开关闭合和断开的这一类的计算题和伏安法测电阻。

提问:为什么要重点解决?

 

      我可能无法从学科的角度评价这些目标,但仅从语言表述的角度看,经由这些提问,我们可以把一节课的课堂目标设立得更加明晰,呈现出操作的步骤和教师要求。有学校注意到课堂目标的泛化问题,于是就有:一节课一个具体目标的操作规范要求。我觉得很有启发性,教师一上课,首先就把本节课的目标写在黑板的右边,然后师生再根据这个目标来组织教和学。这样自然避免了随意性,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

 

科组长提出教学的“顶层设计”问题,这是一个很好的倡议,在做学校招生宣传册的时候,我把我的思考作用几个关键词表达:重释意义、重塑课堂、重构心智。突出“重”字,意味着我们要调整改变。比如就是现在的双基,也因为时代赋予了它们新的内涵、新的要求,就与十多年前的提法有质的区别,以教材形式呈现出来的知识形态,只是抽象的甚至碎片化的,这些形态,从学生学习学习的角度上看,很多内容学生可能难以理解,理解不了,自然没有什么创造性生成,久了、多了,学科就成了负担,成了生命中的异己力量。要避免这些,就要求教师整合重组,让抽象枯燥甚至碎片化的知识带上温度和灵性。所以,真诚、尊重和同感就很重要。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困境,不得不要俯下身子去倾听,要与学生换位思考,对其困境还要感同身受,这样你的教学才有魅力。

 

与此相关,教师仅仅会解几道题是不够的,所以,我们把青年教师的这些活动设为“才艺”,锻炼的不仅是青年教师,中老年教师更应该从青年教师身上学的东西。正如谷若丹青老师的表演,同样的语言,由于背后不同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戏剧效果是很不一样的!

longfeipeng | 阅读全文 | 回复(0) | 引用通告 | 编辑
发表评论:
请稍候,载入中。。。
请稍候,载入中。。。
Powered by O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