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比赛技巧、心态等各种准备,往期文章中比赛达人们都介绍得甚为细致全面,而且操作性强、启发性大。我仅从备赛过程中通过学习、比照众多优秀课件而后制作参赛课件的感想中,提取其中一点——PPT的美化,来阐述个人的一些观点。
十分钟的教学展示虽然是节段展示,实质上是课程特色浓缩与精华呈现的过程。也许参赛者们会关注语言如何组织表达,内容如何斟酌取舍,但有一个容易得分的环节却万万不可忽视——展示过程中的视觉呈现。教学本身是一门艺术,尤其对于“教无定法”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它在课堂的视觉呈现上可以自主设计的空间极大。其中,经美化的PPT和教师形象(着装、教态、音容)是最主要的呈现方式,在这里我着重讲PPT的美化。你的教学内容、教学特色等如何通过文字、图案、色彩等视觉映像快速地传达给对方?各种模板和素材的随意拼凑显然会立马降低评委对课的第一印象。所以,在赛前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对课件的多次加工润色是必不可少的。尽管对于美的理解每个人不一样,但十分钟的展示里,简洁、清爽的画面感至少能让评委从视觉上得到享受,赢得良好的第一印象。而进行PPT美化的基本原则是去繁就简,注重整体感。
老子的《道德经》里有“万物之始,大道至简,衍化至繁”,意思是说大道理(指基本原理、方法和规律)是极其简单的,把复杂冗繁的表象层层剥离之后就是事物最本质的大道理。如何把一个知识或道理说得通、说得透,能否化繁为简,这考验着心理教师课件制作的真功夫。
1、PPT文字:惜字如金
像一些课堂活动的说明,如能简单一两句解释,就不必长篇累牍地记录在PPT上, 如能通过图像意会,则文字都可以简省,否则就会出现活动的趣味性还没法品味,学生就已读晕在游戏说明的字里行间。我个人比较推荐用构图来呈现文字间的关系逻辑,而非简单的堆叠和铺陈。因为据已有研究,人脑对图像信息的敏感度大于文字信息,人脑90%以上的机能与图像相关,只有少于2%的机能以文字和概念的形式运行,而这就构成了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能察觉的全部,也即“意识”。对比纯文字信息,采用图文结合的信息会更容易被学生意识所接受。
2、PPT配色:情见于“色”
模板配色决定课题基调。比如要营造神秘感,则选用冷色调,要营造童话氛围,则多选择暖色调,要强调文字内容,如书信、故事,活动规则等,背景颜色不可太强烈,配图不能喧宾夺主;强调文字与图片的整体感,可以降低两者的对比度。PPT配色如同穿衣,不是颜色越多越好,而是通过同色系配色来达到和谐感,在此基础上通过采用亮度高的颜色来对关键内容作强调。也许老师们为了节约时间,通常选择下载模板。诚然现行的模板制作确实越来越精良,美观简洁大方,基本能符合我们的课件设计要求而且能节省大量的上述工作,但心理课堂毕竟不同于其他课堂,它更应关注到心理氛围的营造是否到位对激活体验感悟的决定作用,也因此更值得我们在设计上对学生的多感官通道上下功夫。
色彩能传达情绪和感觉。如何用课件色彩营造课的气氛、风格与基调,让情绪情感形象化,既需要心理教师对教学理念和知识的深刻解读,又需要心理教师具有一定的生活艺术感悟与人文情怀。一堂心理健康课的情感基调,若能让人首先从课件风格、颜色、构图上感知一二,这个课件便被赋予了灵性。所以要么抛除模板的限制,要么利用模板改造成统整了自我风格的课件,这当中对图文搭配和整体配色的考量、微调工作都必不可少。
3、PPT素材:永葆活力
课件的最主要亮点在于课程素材及其呈现方式。素材来源于生活,选取更贴近实际生活的素材容易让学生产生代入感,但普遍心理课课件中的素材来来回回是来自于几本活动参考书,让人开始产生“审美疲劳”。在市赛中,我们的评委老师就已经对过于陈旧的素材使用提出了要“与时俱进”的建议,而且许思安教授提出的“旧瓶装新酒”的选材理念值得我们用心践行。如果有两个类同素材,选哪个学生会更感亲近?同一个游戏活动,怎样改装才能崭现新意又贴合课题?这些思考在设计课时必须常常用作自我发问。通常一个有新意的改良版游戏、或一个新鲜耐人寻味的话题,或一个从不同视角挖掘而来的人物故事,等等,这些元素都能让你的教学展示形象在短时间内提升至某种高度。同样,素材不能从网上直接拷贝黏贴,我们需要从学生感知的视角来考量,怎样最简要地呈现出信息全貌,同时又可以最快速地被学生理解接收。
所谓大道至简,大简至美,教育本身就是一门艺术。当下我们的心理健康课便是教育艺术最宽广且自由的践行渠道。
(此文为心理健康教育APP安心晓屋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