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稍候,载入中。。。
 
 
如何强化写作用意?
[ 2011/10/19 19:48:00 | By: 瓜哥 ]
 

重提耻感

 

什么是耻感?按说这应该是个不难回答的问题,按《圣经·创世纪》的说法,人类始祖亚当夏娃在吃了树上的苹果之后产生了羞耻感,知道不穿衣服不可以见外人,上帝将他们赶出了伊甸园,于是他们成为了第一批在这个星球定居的男人和女人。可见,在有耻感之前,人还只能称为类人猿,只有动物本能,只有知道必须穿上衣服,知道与他人交往时的禁忌,懂得反省自身行为的过错,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一句话,耻感,正是人之为人的标志。(本段先扣题,说清什么是耻感。议论文写作,界定概念的内涵是很重要的,它避免离题走样,这是让很多同学作文吃苦头的根本原因。另外,也向大家推荐这种作文开头的形式,结合自己的阅读或知识,娓娓而谈,亲切自然,避免一开头就来一个大帽子吓人。)

因此,我们才说,耻感谢是道德的一道堤坝,是个人责任感的体现,也是一个民族基本道德伦理的一种价值观。(本段结合作文材料,信手拈来,既扣了题,又明确了文章的基本观点,引出下文的基本论述,一举两得。)

勾践战败后知耻后勇,卧薪尝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三千越甲终吞吴;项羽战败后不苟且偷生,“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知耻而自刎乌江。虽然结果迥异,但仅就知耻这一点,两人相同,同样体现了人性的高贵,因而同样为人称道。同为二战战败国,德国知耻,勃兰特一跪赢得世界尊重,日本则显得遮遮掩掩,羞羞答答,不愿道歉,才让邻国不依不饶,也让世界鄙视。可见,知不知耻,意义实在大矣。(举例紧扣上文,先说个人再说国家,例子正反结合,显得有交待。在举例时必须简明扼要,只谈一点不及其他,显得中心突出;语言可以尽量照抄原文,显示积累的丰厚;举例还必须析例,有分有总,层次井然。)

可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有耻感,或者说有些人的耻感出了问题。比如抗战期间,投身倭寇、卖国求荣者不计其数,其实就是民族耻感沦丧,才遭后人唾骂。再比如最近的7·23动车事故,铁道部发言人王勇平先生那句经典的雷人之语“至于你信不信,我反正是信了”,其实暴露了他、以及他所代表的某些人耻感出了问题,他们竭力维护部门形象与集团利益,当然是知耻的,但不管乘客安危,罔顾舆论谴责,大言不惭,更让自己颜面尽失,成为了时代之耻!(本段开始联系现实生活,从一般性说理慢慢趋向写作用意。至于例子,一个都可以了,但分析,指出要害同样不可或缺。议论文写作中,分析与深化应是时时处处,有了这样的自觉,文章才会圆润自如。)

那么,为何他们耻感丧失,不,准确地说,是耻感为何选择性失明?一个很明显的原因就是利字当头,见利忘义,利令耻昏,为利,为一己之私,不惜丢弃自己做人的根本,置自己的社会责任与道义于不顾。(本段直指实质与要害,这样就紧扣了文章开头两段的主要观点,使得结构严谨。另外,提醒大家注意用词的准确,还有这种表达技巧的作用。)

不错,我们曾经压抑正常人性,吃了很多苦头,当前我们强调尊重个人权利,鼓励个性张扬,但任何个性首先都必须建立在对社会共同价值观、道德规范的尊重与遵守这一前提下,也就是建立在耻感鲜明而正常之一基础上,否则,我们就变成了自私自利、冷血残忍的纯粹动物了,何来人性可言?(退一步说话,其实是为了更有力地表达、强调自己的观点,这也是写作的重要技巧。另外,本段也照应了第一段,注意到了吗?)

写到这里,我们不得不思考今天我们重提这个话题的意义。我当然认为法律是最重要的保障工具,是底线,但维系一个社会正常圆润地运行的,还是道德,还是耻感。放眼望去,当前中国社会面临的很多问题,比如食品安全问题,社会贪腐问题,豆腐渣工程问题,老人倒地不敢扶起,还有在宝马里哭泣的惊人之语……不能说与耻感无关,所有这些事件,一次又一次地挑战社会的底线,刺激我们的神经,降低全社会的耻感标准和敏感度,让我们人人自危,对社会对未来也失去信心。(本段紧扣标题,谈本文的写作用意,是全文的核心段。注意开头这个句子,是可以套用的。进一步联系现实,用高度概括法,直指危害时必须大义凛然,旗帜鲜明,语言有力,让读者动容。)

我坚信,无论社会怎么进化,耻感永远不能丧失,也不能颠倒。因此,我真诚热烈地呼唤:耻感,归来!(结尾再次呼应标题,明确观点,特别是起到包住全文的作用。)

 

 

一切都会过去

夏蕾

 

“一切都会过去”,恐怕没有什么会比它更适合犹太王的戒指了。自诞生起犹太人便在黄沙与血腥中挣扎,被侮辱,敌视,驱逐,屠杀,直至二战后方有了一块弹丸之地,重新立国,靠的就是这样的信念。相信苦难终会过去,炼就仙人掌般的生命力,是乐观与顽强,是我们等待绿洲的必需品。于是它成了人人推崇的信条。(万事开头难,其实在缺乏写作灵感时,不一定非要排比或者设问,以势压人,看似炫目,实则空洞。我倒觉得直接引用素材,进行简单的讲解,表明我对材料的重视,也未尝不可。也许灵感就在其中呢。

只是,据我所知,“一切都会过去”中的“一切”,可不仅仅只有苦难。(本段才算是入题。一般说来,当我们安慰别人时会说这一句,当我们提醒自己时也会说这一句,本文其实就是扣住了这一点展开,也就是说文章好坏并不一定在于立意的高下,表达才是基本功。

从金田到天京,被苦难逼迫而起的太平军势如破竹,夺取了大清半壁江山,一时间旌旗蔽空,舳舻千里,但正当人们都以为江山即将易主之时,太平天国骤然衰落,甚至灭亡,令人叹息。苦难让他们勇敢团结,向着改天换地的目标拼搏,但辉煌的胜利却冲昏了他们的头脑,进城之后的太平军迅速蜕化,变成了连敌人都摇头叹息的骄奢淫逸、贪图享受之徒,整个天国上下乌烟瘴气,最终一场兄弟内讧,结果了天国性命,正印证了“有难能同当,有福难共享”的古老格言。这种“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悲剧,在我们民族一再上演,皆因其忽略了一点:“一切都将过去”除了苦难,还有辉煌,以为顶点便是终点,便是永恒。本段举例从反面证明观点。需要注意的是,举例时事件本身不是要点,分析才是关键,如何用足材料,紧扣观点展开分析,才是议论文写作的基本功。也许有同学会关注语言的华美,用词的丰富,特别是那些灵活的引用,增添了文采,但这一点其实是不太重要的,没有优美的语言并不特别影响评分,思路的严谨和表达的准确才是第一位的。

一切都会过去,都会在历史与社会的潮流中奔腾,坚信黎明来临会助我们捱过恐怖的暗夜,谨记暗夜的来临又让我们更充分地利用光明。光爬上顶端还不够,还要居安思危,学会在高处站稳脚跟,才能长久地曲折上升,发展进步。中国乒乓球队之所以能长盛不衰,就在于他们永远从零开始,永不满足。本段正面说理,正反结合是议论的基本技巧。因为道理显而易见,所以本文没有多费口舌,连举例都一句话解决问题。其实这一点还是可以做些文章的,说理还可以更深刻一点,比如“站稳”,比如“进取”,都是可以发挥的,但考场作文不必苛求。)

犹太人对“一切都会过去”的理解决不仅在于捱过苦难,他们的伟大也决不仅仅在于他们的坚强,否则他们的成就就只不过是“存活”而已。事实上犹太人克勤克俭,永不放松怠慢,顶点于斯,只是跳板,所以今天犹太人才会以举世瞩目的成就成为这个世界上最让人尊敬的民族之一。(这一段是本文难能可贵的地方。再次引用材料,来证明观点,说服力强,也是对开头的一个深化和补充,是让人赞叹的写作技巧。材料入题,但大部分同学在写作中就丢掉了材料,殊为可惜,本文在用好用足材料这一点上给大家提供了范例。)

没有永远的东亚病夫,更没有永远的天朝上国,几经历史沉浮的中国,理应更懂此理,曾饿殍遍野的我们如今GDP全球第二了,曾拿我们当靶子的敌人过来与我们握手了,甚至今天全球开始讨论中美共治了……一切都在高速发展,似乎我们已经实现了民族的伟大复兴。但,请别忘记社会暗流涌动,不安定的因素随时都有可能爆发,更别忽略GDP中的无效成分……居安思危,毫不松懈,才是攀登者成功的必需品。(本段是写作用意之所在,是全文的核心段。在联系现实、紧扣中心、正面直接表达这三项要求上,都可以成为一个范例。语言风格可以因人而异,但目的与要求绝对不会变。一般中学生作文不会有什么深刻、警醒的观点,这没什么好奇怪的,但结合现实,结合自己的体验感悟来谈这个作文题的独特意义,凸显“我”的角色意识,强调写作的现实针对性,突出“我”的思想认识水平,才是让阅卷老师叹服的。)

黑暗过后便是黎明,黄昏过后又是黑夜,顶点如浪尖般永无定点。一切都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都会成为我们亲切的回忆。(结尾简要收束全文,再次点题,强化观点。当然也不可太呆板,照抄前面某些文字,显出自己理屈词穷。)

 

 

 

各有各的精彩

王奕彬

 

①牡丹绽放在灿烂春日,美艳而动人;腊梅傲立于凛冽寒冬,清丽而脱俗。

②松柏挺立山巅,苍劲雄奇;杨柳垂立江畔,依依可人。

③塞北秋风铁马,江南烟雨细柳,不同的情景,不同的意韵,也同样地令人惊叹。不管是在明堂广厦,还是荒原田野,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精彩。

(3节用意象解题,诠释“各有各的精彩”,或对比,或比较,眉清目秀,形象生动。属于吸引老师的得分点。)

④何时没有精彩?何处没有精彩?精彩存在于世间的各个角落。昔日,在米洛斯小岛,一个农夫挖洞时挖出了一尊双臂残损的雕像,那人认为这残缺不全的雕像毫无价值,于是将其贱卖给一个法国军官,殊不料,欣喜的军官立马将雕像运往巴黎,献与国王,至今,这尊雕像,米洛斯的维纳斯,依然是卢浮宫的镇馆之宝。凤鸣于岗而视若不见,龙腾在天却全然不觉,其真无精彩邪?盖因精彩常有,而发掘精彩之慧眼不常有也。

(本段阐释“精彩常有,而发掘精彩之慧眼不常有”,观点鲜明,事例确凿,论证有力,但本段与观点“各有各的精彩”无关,当视为不得分的文段。)

⑤李商隐、杜牧的诗歌精彩绝伦,是因为其情感微妙而细腻,辞句华美而绮丽。于是乎,对辞句精雕细琢几成一代文风。岂知,其中大多数模仿者只顾堆砌词藻,却学不到其精深的底蕴,画虎不成反类犬。而有些人,在创作诗文时为时而著,因事而作,不求辞句华丽,但求内容充实而且妇孺皆知,他们的诗篇同样精彩,同样传颂千古。各有各的精彩,普天之下,收获精彩的道路岂止一条?条条道路通罗马,天下皆是路也。

(本段将李商隐及杜牧的“诗歌精彩绝伦”与类似于白居易诗文“不求辞句华丽,但求内容充实”做对比,阐述诗歌即便风格各异,也各有各的精彩,很好!不过中间插入模仿者“画虎不成反类犬”,似乎扯到模仿与创新上面,属于游离主旨的文句。)

⑥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我们奔驰在人生漫漫长路上,只要心怀理想,只要付诸实践,又有哪条路上不可开遍精彩的花朵?丘吉尔和弗来明,少时挚友,前者成为帝国首相,后者成为青霉素的发现者;班固与班超,一家兄弟,前者成为史学与汉赋巨子,后者成为燕然勒功的名将。他们的道路如此不同,他们的人生又都是如此的精彩!

⑦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世上也没有两个完全一样的灵魂。每一个降生于世上的生命都有其独特的价值,不同的灵魂经历了不同的雕琢与磨砺,可只要怀有相同的炽热,都将会燃放出炫目而精彩的光芒。

(探讨为什么会“各有各的精彩”,很有眼光,很值得借鉴!如此真知灼见,若能够再做些深挖,那将会给他人多么有益的启迪!没有这样的深入,全文就显得太平面,就一般说一般,纵然例子多,也无法给人真正的说服力。此处应点明写作意义,即现实针对性,个人的感悟,是全文最容易出彩的地方,是最能打动阅卷老师的段落,理应有一番发挥,为何如此仓促?)

⑧何处无精彩?何处不可收获精彩?各有各的人生,各有各的精彩!

(文章收束时照应前文,有首尾呼应之美,得结构严谨之效!)

(由于无法深入,层次感不强,可能是全文最致命的失误。个人觉得,还是审题没有深入思考,对话题背景审视不够,这也是考生最容易犯的错误。)

 
 
  • 标签:写作 用意 强化 
  • 发表评论:
    请稍候,载入中。。。

    请稍候,载入中。。。
    时 间 记 忆
    请稍候,载入中。。。
    最 新 评 论
    请稍候,载入中。。。
    专 题 分 类
    请稍候,载入中。。。
    最 新 日 志
    请稍候,载入中。。。
    最 新 留 言
    请稍候,载入中。。。
    搜 索
    用 户 登 录
    请稍候,载入中。。。
    友 情 连 接
    博 客 信 息
    请稍候,载入中。。。


    Powered by O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