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稍候,载入中。。。
 
 
问题策略教学之传记一《在哈金森工厂》
[ 2014/3/31 14:28:00 | By: 瓜哥 ]
 

问题策略教学之传记一:

《在哈金森工厂》

 

问题焦点设计

阅读本文,归纳传记写作的基本要求

三班同学提出的问题

1.为什么作者有时称呼传主“父亲”,有时又直呼其名?

2.传主他明明没钱,为什么要去留学?

3.读完全文,感觉更像流水帐,为什么情节没有波澜起伏?

4.这里有好多完全没有必要的交待与描写,是不是可以删去?

5.文中有很多档案材料引述,其作用是什么?

6.传主是不是因为贫穷读不了书,才成为革命家的?

7.本篇的重点似乎应该是说传主的革命经历,是不是没有写完?

8.文章的大量篇幅都在写传主的工作经历,却没有写出他思想如何转变的,这样就使得结尾变得非常突兀,为什么?

9.从全文结构来看,这样写是不是详略不当?这是一篇失败的传记吗?

二班同学归纳传记特点

    1.真实性。文章引述了大量历史档案资料,也采访了传主当年的“小伙伴”,都是为了保证传记的真实无误。

2.时间顺序。使得传主的生平事迹清晰可见。

3.客观理性。从语言风格上看,全文基本上做到了冷静客观地叙述,较少或基本没有抒情渲染,与其他类型的文章大相径庭。

4.选材时还是有详略变化的,抓住关键性节点,选择代表性事件与细节。

老师补充

    一.传记写作要有历史意识,作者有意识地突出了这一点,选择了大量的历史细节,作了近于繁琐的交待。值得一提的是,西方人普遍有很强的资料意识,保存的档案资料也相当完善,甚至在材料注销后也保存了非常长的时间,这一点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西方的科技进步绝不是偶然的。由此我进一步联想到,我们每天又何尝不是在书写自己的历史?不让每一天虚度,不让每个值得纪念的细节错过,我们有这样的意识吗?比如写心情日记,比如记录感动自己的每一个瞬间,或者表明自己思想成长心智成熟的点滴感悟……我就亲见一个考生,小心翼翼地撕下桌上的高考准考证号码,留作自己永恒的纪念。由这种可贵的责任意识,我可以推断,这位同学一定非常认真严谨,他的生活也会充满阳光。

二.诚如大家发现的那样,本文的确存在不足。作者只关注了那些无关大局的细节,却没有把重点放在传主如何从一个勤工俭学的留学生转变为一个职业革命家,他的思想变化如何产生的,受谁的影响……因此,我向大家推荐英国前驻华大使伊文斯先生的《邓小平传》,他在叙述传主这一时期的生活经历时,用了一个标题“油博士”,详细地介绍了传主的思想转变轨迹,相信大家读了会有完全不一样的领悟。值得一提的是,能够发现这一问题,说明大家具备了较强的阅读分析能力。不过,我们还应该能够发现本文的优点,即此类文体的具体写作要求,这样才全面。

三.读传记,品人生。本文也不是一无是处,至少作者展示并强调了传主性格中的一个重要特点:乐观,贫困中仍不失乐观。联系现实,我们能否从中得到什么有益的启示呢?

四.作业:自读本单元其他五篇传记,概括文本内容;归纳写作特点;就文本中最打动自己的内容写一则读书笔记;无论文本内外,尽可能多地提出自己的疑问。

 
 
  • 标签:问题 策略 教学 传记 
  • 发表评论:
    请稍候,载入中。。。

    请稍候,载入中。。。
    时 间 记 忆
    请稍候,载入中。。。
    最 新 评 论
    请稍候,载入中。。。
    专 题 分 类
    请稍候,载入中。。。
    最 新 日 志
    请稍候,载入中。。。
    最 新 留 言
    请稍候,载入中。。。
    搜 索
    用 户 登 录
    请稍候,载入中。。。
    友 情 连 接
    博 客 信 息
    请稍候,载入中。。。


    Powered by O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