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稍候,载入中。。。
 
 
如何解读作文材料“文明大会”
[ 2020/11/18 19:54:00 | By: 瓜哥 ]
 

如何解读作文材料

 

我反复强调,一道好的作文命题,一定是字斟句酌,材料里出现的每一个词都很重要,都有其作用,绝不可等闲视之。写作时匆匆瞥一眼,找到一个关键词,余者不论,急忙下笔,把它写成一个纯粹的话题作文,或者读完后自以为领会了材料精神,抛开原材料,按自己的理解重新建构一套材料,嗯,我以前见过写过什么作文很像……这样写出来的作文会是什么面目,给阅卷老师什么样的印象,我就不想多说了。本次作文中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就是这样,没有材料意识,或者不尊重原材料,把它当成了一个纯话题作文来操作,这种失分实在可惜。现在的作文都是任务驱动型,暗示性是非常强的,对于思路的拓展和材料的联想很有指导意义,不是话题类型的作文,完全可以抛开材料。

啰嗦一句,会不会读材料,会不会从材料中发现写作要求与思维导向,从蛛丝马迹中发现线索,并经过合情合理的推断,本就是批判性思维能力的体现,是高考,不,是教育的根本目的。

好了,不再闲话,入题有点慢了。那就从易到难解读材料吧,作文原题就不引了,虽然是个很坏的毛病,好在大家手上都有。

1、解读任务:

会议发言:必有目的(或解释中国立场,或对大会有希冀,大会有无宣言)

发言者:中国青年代表(你得配得上这个身份,好好揣摩一下你的底气和语气;你的身边都是什么样的人,不要纠缠国内的小问题如和服赏樱花事件喋喋不休)

2、解读情境

亚洲文明大会:提到亚洲文明你想到了哪些?(既有亚洲本土文明内容,如东亚儒学,东南亚佛教,南亚印度教,西亚中亚伊斯兰教,还有非主流的基督教,复杂多样;还有亚洲文明的特点,如历史渊源,与西方文明相比它的尴尬即弱势地位;调动我的生活积累,我知道哪些亚洲文明具体表征……)既然开这样一个会,其目的是什么?会发一个什么宣言?

中国代表发言:中国对本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各种态度;或者亚洲文明作为一个整体发声等。

大家同为青年,能不能抓住青年的特点,会说些什么话,会有什么共同心声或者有什么差异?

3、解读材料:

材料一共4句话,但都是只言片语,不是常见的事实评论类,可能不会引起大家重视,但这类作文题型其实在高考模拟中更常见;另外,中学老师命题,的确有不严谨之嫌,比如第23则,可能有部分重合。

1则:语言改编自韩非子,是习近平在最近的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上的讲话。现在圣旨满天飞,成为各种时髦用语,中学老师谨小慎微,诚惶诚恐,用这些圣人语录作为写作缘起,也在情理之中,比如2019年高考作文题“劳动”,虽然大人并不领情。我本人很不喜欢语文与时政走得太近,仿佛太监一样的应声虫,不过,作为考生,你必须以成年人的标准要求自己,了解一点还是必需的。不过不知道出处,其实完全不影响我们理解啊,把它和情境结合起来,我们是不是可以模拟想象,这句话大概可以用来形容会场气氛,其乐融融,年轻的心总是容易被点燃,总是容易跳动到一处……所以,完全可以把它当成全文的第一段,来一段官方叙事:各国代表欢聚一堂,各种面孔各种服饰各种腔调,但都有一张相同的笑容,在进行亲切友好的会谈,巴拉巴拉。

2则:从文明的意义角度看,人类是群居动物,但什么样的人容易聚集在一起,一定是有相同的宗教信仰,相同或接近的价值观。人的先天局限是自我中心,我们的一切认知总是从自己的己有经验出发的。中国有句俗话,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其实是预设了前提,即我不承认他者的存在合理性。历史上阿拉伯帝国席卷亚洲非洲,西方十字军东征等,本质上就是一场宗教战争,对异教徒的战争,即对异种文明的不包容。包括亨廷顿的名著《文明的冲突》,其逻辑起点也是文明本就是无法兼容、和谐共处的。需要强调的是,这一则材料既指亚洲各文明之间的相互承认包容,因为亚洲文明的形态本就丰富多彩;也是对亚洲之外文明形态的呼吁,可能更意味深长。比如北京奥运会上展示的“和”字,其实就是中华文明的核心理念之一。

3则:比前一则更进一步了,需要“了解”,消除隔阂,这才有了平等谦虚的态度。找对比概念,平等对应歧视,谦虚对应傲慢,这是我们拓展思路时最常用的方法。事实上,对异种文明,我们的态度常常是国力为先,谁是强者,谁的文明就是强势,就常常被人提及,而弱者常常没有什么存在感,大家扪心自问,看是不是这么回事。有人觉得这一句体现的是强者高高在上的傲慢,我们要对落后的文明多点了解,而不是简单地给它们贴标签;我倒觉得这一句更像是对欧美文明的喊话,不要随便污名化妖魔化亚洲文明,轻慢地对待,甚至完全不屑,仇视,更多地体现出希望得到尊重与平等对待的弱者心态。见仁见智,应该都可以吧。

4则:非常遗憾地看到,大部分同学理解太肤浅。这一则材料其实是从反面论述,对待自己的文明,既有自信坚守,更要有开放发展,不能抱残守缺,为文明中某些不文明的陋习辩解。材料应该转换一下叙述方式,从“展望”的角度解读,反省历史肯定不是重点,要不然就太怪异了。即使提过去的不堪,也要简略带过,比如“我们是有深刻历史教训的”之类。至于写成历史小论文,就不要怪我痛下杀手了。不得不提的是,相当多的同学提出了解决办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我发出了一声冷笑,呵呵,说得何其轻巧。从鸦片战争至今170年,多少有识之士奉这八字为圭臬,探索摆脱弱者地位的道路,撞得头破血流,甚至到今天我们还在摸着石头过河,还在不停折腾,还没搞清楚什么是精华糟粕呢!你一小屁孩就大言不惭,如上帝附体,灵光指引,我老人家看到的可是悲剧将永无止境。

顺便说一说构思与语言:在解读材料后,全文段落其实基本出来了,第一段客气问候,描述会场气氛;第二至四段,全文的主体段,以中国青年代表的身份阐述我们对亚洲文明的立场态度,即包容与尊重,平等与谦虚,开放与发展,最后才从展望未来的角度发出倡议,请在座的青年朋友们喝一碗鸡汤。当然,你也可以有自己的理解并重新设计,但材料切不可抛开一边。

语言举例: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祖国心,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烙上传统文化的印。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山和山不相逢,水和水相逢。亚细亚,日出东方,我们的文明历久弥新,绵亘不绝。长江黄河是中华文明的摇篮,恒河是印度文明的圣地,两河流域是西亚文明的发源地。

再说一说举例丰富论证,强调一句,举例不是论证,只是为了形象地说明论证,好让一些单细胞生物明白我所讲的道理。这里单说哪些不好的例子:一是乱举例,新冠疫情,中美贸易摩擦等,是政治与社会范围内的题材,不要写在这里;二是不能泛化“文化”一词,把吃穿用度全都包含在文化中,高铁和杂交水稻虽说是我们的名片,但生活方式与文化文明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还要说一说语言表达的一些技巧。之所以想说这个,源于同学们的作文片段。部分同学提到了中日交恶的历史:

虽然在二战期间,日本给亚洲各国带来深重灾难,我们应当铭记这段历史,但我们不应该牢记仇恨,怀抱敌意对文化交流的双方发展都不利。同时我也希望,日方能真正坚守宪法中的和平主义,不让历史的苦难重演。放下偏见是文化交流的前提。

很明显,一是着眼于历史而不是文化,二是让会场中的日本人听到会很不舒服,甚至要跳起来,指责教训的口吻太重了。

前段时间,我们一直在写议论段,强调写好一个议论段的重要性,这是基本功,要常抓不懈,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动笔之前审题构思至此,才叫做完成了任务,至于写作,30分钟足矣。

 
 
  • 标签:审题 作文 
  • 发表评论:
    请稍候,载入中。。。

    请稍候,载入中。。。
    时 间 记 忆
    请稍候,载入中。。。
    最 新 评 论
    请稍候,载入中。。。
    专 题 分 类
    请稍候,载入中。。。
    最 新 日 志
    请稍候,载入中。。。
    最 新 留 言
    请稍候,载入中。。。
    搜 索
    用 户 登 录
    请稍候,载入中。。。
    友 情 连 接
    博 客 信 息
    请稍候,载入中。。。


    Powered by O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