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稍候,载入中。。。
 
 
小说《边城》文本细读
[ 2023/5/31 19:19:00 | By: 瓜哥 ]
 

小说《边城》文本细读

 

英美新批评派理论家克林斯·布鲁克斯在《精致的瓮》一书中最早提及“文本细读”这一概念。新批评派强调文本细读的重要性,强调以文本为中心,注重文本的内部组织结构,重视语境对语义分析的影响。

在新批评语境下,文本细读是对作品的一种研究方法。这种研究方法是指从接受主体的文学理念出发,尊重文本,从细节着手,对文学文本细腻真切地感知、阐释和分析,以便使读者读到作品中的张力。以我的教学体会,要培养学生对文学语言的敏感,文本细读是极好的一种切入法。

在单元研习任务里,提到了另一个主题,思想性,想寻找文学作品背后的救国主题。在我看来,文学作品固然会有感时忧国,曲折反映现实的良苦用心,但时代变化后,不失文学魅力,证明了它能超越时代局限,有永恒的人情人性芬芳在。

个人阅读经验,读书不必着急,蜻蜓点水,只能把小说当故事会读,而不是意蕴丰富的文学作品。文学文本,只需取其一点突破,理解文本意蕴或人物形象特征,不必面面俱到。比如《边城》节选片段,我非常看重翠翠和爷爷的对话,这里有很多丰富的内容可以慢慢品味。这也是本单元学习重点之一。

对话一:

老船夫即刻把船拉过来,一面拉船一面哑声儿喊问:"翠翠,翠翠,是不是你?"翠翠不理会祖父,口中却轻轻的说:"不是翠翠,不是翠翠,翠翠早被大河里鲤鱼吃去了。"翠翠上了船,二老派来的人,打着火把走了,祖父牵着船问:"翠翠,你怎么不答应我,生我的气了吗?"

翠翠站在船头还是不作声。翠翠对祖父那一点儿埋怨,等到把船拉过了溪,一到了家中,看明白了醉倒的另一个老人后,就完事了。但另一件事,属于自己不关祖父的,却使翠翠沉默了一个夜晚。

对话二:

有人扛凳子从身边过去,翠翠认得那人是去年打了火把送她回家的人,就告给祖父:

"爷爷,那个人去年送我回家,他拿了火把走路时,真象个喽罗!"

祖父当时不作声,等到那人回头又走过面前时,就一把抓住那个人,笑嘻嘻说:

"嗨嗨,你这个人!要你到我家喝一杯也不成,还怕酒里有毒,把你这个真命天子毒死!"

那人一看是守渡船的,且看到了翠翠,就笑了。"翠翠,你大长了!二老说你在河边大鱼会吃你,我们这里河中的鱼,现在可吞不下你了。"

翠翠一句话不说,只是抿起嘴唇笑着。

对话三:

回家时,祖父抱了那只白鸭子同别的东西,翠翠打火把引路。两人沿城墙走去,一面是城,一面是水。祖父说:"顺顺真是个好人,大方得很。大老也很好。这一家人都好!"翠翠说:"一家人都好,你认识他们一家人吗?"祖父不明白这句话的意思所在,因为今天太高兴一点,便笑着说:"翠翠,假若大老要你做媳妇,请人来做媒,你答应不答应?"翠翠就说:"爷爷,你疯了!再说我就生你的气!"

祖父话虽不说了,心中却很显然的还转着这些可笑的不好的念头。翠翠着了恼,把火炬向路两旁乱晃着,向前怏怏的走去了。

"翠翠,莫闹,我摔到河里去,鸭子会走脱的!"

"谁也不希罕那只鸭子!"

对话四:

翠翠一面听着一面向前走去,忽然停住了发问:

"爷爷,你的船是不是正在下青浪滩呢?"

祖父不说什么,还是唱着,两人皆记顺顺家二老的船正在青浪滩过节,但谁也不明白另外一个人的记忆所止处。祖孙二人便沉默的一直走还家中。到了渡口,那代理看船的,正把船泊在岸边等候他们。几人渡过溪到了家中,剥粽子吃,到后那人要进城去,翠翠赶即为那人点上火把,让他有火把照路。人过了小溪上小山时,翠翠同祖父在船上望着,翠翠说:

"爷爷,看喽罗上山了啊!"

祖父把手攀引着横缆,注目溪面的薄雾,仿佛看到了什么东西,轻轻的吁了一口气。

对话五:

翠翠说:"爷爷,我还以为那人偷你东西同你打架!"

祖父就说:"他送我好些钱。我才不要这些钱!告他不要钱,他还同我吵,不讲道理!"

翠翠说:"全还给他了吗?"

祖父抿着嘴把头摇摇,装成狡猾得意神气笑着,把扎在腰带上留下的那枚单铜子取出,送给翠翠。且说:"他得了我们那把烟叶,可以吃到镇筸城!"

对话六:

翠翠问祖父,听不听到什么声音。祖父一注意,知道是什么声音了,便说:

"翠翠,端午又来了。你记不记得去年天保大老送你那只肥鸭子。早上大老同一群人上川东去,过渡时还问你。你一定忘记那次落的行雨。我们这次若去,又得打火把回家;你记不记得我们两人用火把照路回家?"

翠翠还正想起两年前的端午一切事情哪。但祖父一问,翠翠却微带点儿恼着的神气,把头摇摇,故意说:"我记不得,我记不得。"其实她那意思就是"我怎么记不得?!"

祖父明白那话里意思,又说:"前年还更有趣,你一个人在河边等我,差点儿不知道回来,我还以为大鱼会吃掉你!"

对话七:

提起旧事翠翠嗤的笑了。

"爷爷,你还以为大鱼会吃掉我?是别人家说我,我告给你的!你那天只是恨不得让城中的那个爷爷把装酒的葫芦吃掉!你这种记性!"

"我人老了,记性也坏透了。翠翠,现在你人长大了,一个人一定敢上城看船]不怕鱼吃掉你了。"

"人大了就应当守船哩。"

"人老了才当守船。"

"人老了应当歇憩!"

"你爷爷还可以打老虎,人不老!"祖父说着,于是,把膀子弯曲起来,努力使筋肉在局束中显得又有力又年青,且说:"翠翠,你不信,你咬。"

对话八:

祖父同翠翠留在船上,感情仿佛皆追着那唢呐声音走去,走了很远的路方回到自己身边来。

祖父掂着那红纸包封的分量说:"翠翠,宋家堡子里新嫁娘只十五岁。"

翠翠明白祖父这句话的意思所在,不作理会,静静的把船拉动起来。

到了家边,翠翠跑回家去取小小竹子做的双管唢呐,请祖父坐在船头吹"娘送女"曲子给她听,她却同黄狗躺到门前大岩石上荫处看天上的云。白日渐长,不知什么时节,祖父睡着了,翠翠同黄狗也睡着了。

文学作品中的精致对白,常常如诗如画,美不胜收,且隐藏丰富内涵,细腻复杂,耐人咀嚼回味。这八段对话,有些是大家共通的,彼此明白,也有些属于个人,无法言说。有些语言有属于湘西茶峒的,是人物生活环境的一部分,构成小说风俗画、人性质朴、人情温暖的美——请思考用意何在!有些部分是描述祖孙相依为命生活的,构成小说温婉、凄美格调的一部分;还有更重要的,属于个人隐秘世界的,无法言说的少女情怀——这才是属于小说特质的部分。

文学作品的阅读,就应该在这些有语言张力的地方用力,深入体会人物语言背后的独特魅力。尤其是小说结尾,作家故意用平淡的语言来写,但读者切不可忽视,应深入体会这些语言背后的情感和诗意。人,本质上都是孤独的,我们只能在孤独的世界里,对抗命运的捉弄,寻找属于自己的光明和温暖。想起一首歌:这世界那么多人,好庆幸有个我们。可是没有你的世界,只有空荡荡的风,吹过这寂静的山川河谷。让我想起了莫文蔚的一首歌《这世界那么多人》,放在此处,制作一个MV,一定特别合适。

 

第二个问题:作者为什么将笔下的风物、人情写得如此美?

读完节选部分,我们不难发现,在沈从文笔下,边城人朴实、善良、真诚、友爱,古城风俗中透着祥和、安定的氛围。所有这一切都代表着未受污染的农业文明的传统美德。

作者极力讴歌传统文化中流传至今的美德,是相对于传统美德受到破坏、到处充溢着金钱注意的浅薄庸俗和腐朽堕落的现实而言的;在摹写边城热的生命形态和生活方式中,隐含着对现实生活中古老美德、价值观失落的痛心,以及对现代文明物欲泛滥的批判。作者推崇边城人的生活方式,也想以此重建民族的品格和人格。沈从文说:相信一切由庸俗小气自私市侩人生观建筑的有形社会和无形观念,都可以用文字为工具,去摧毁重建。

但我想问一个问题:这个桃花源似的边城真的存在吗?

早有论者指出,结合结构主义的批评论,发现《边城》蕴涵表层和深层两种结构。表层结构是一个处处由偶然支配的美丽动人而略含凄清的爱情悲剧故事,深层结构则整体象征着作家企图用民族的过去伟大处来“重塑民族形象,重建民族品德”的热切愿望,以及这种愿望在堕落趋势面前显得无可奈何的孤寂和苦闷。

沈从文在他稍早一些时候写出的《湘行散记》系列文章中,描写了更真实更残酷的社会现实,湘西是愚昧血腥的,野蛮残忍的,落后闭塞的,麻木堕落的,那才是真实的湘西。他的人生导师、人称湘西王的大土匪陈渠珍,也写过一本书《艽野尘梦》,笔下的湘西也正是如此。

那么,问题就来了,他为什么要这样写呢?宁愿回避真实,也要塑造一个童话般的世界?

结合他的人生经历,我的推测是,优美的湘西,才是他自觉配得上大家闺秀张兆和的底气所在,才是他一个乡下穷小子能够追求这份美好爱情的自信所在!

人,是需要生活的勇气和信心的,似乎他觉得,唯有如诗如画般美丽的家乡,才是他立足这个世界的全部精神力量。这,才是这篇小说真正的写作用意吧。

 
 
  • 标签:教学 细读 
  • 发表评论:
    请稍候,载入中。。。

    请稍候,载入中。。。
    时 间 记 忆
    请稍候,载入中。。。
    最 新 评 论
    请稍候,载入中。。。
    专 题 分 类
    请稍候,载入中。。。
    最 新 日 志
    请稍候,载入中。。。
    最 新 留 言
    请稍候,载入中。。。
    搜 索
    用 户 登 录
    请稍候,载入中。。。
    友 情 连 接
    博 客 信 息
    请稍候,载入中。。。


    Powered by O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