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怀戚的《散步》,讲述的是一家人散步这件小事,但因为散步时发生了一个小分歧——母亲年龄大想走大路、儿子年纪小好奇心重想走小路,到底是尊重母亲的意愿走大路还是满足儿子的好奇心走小路,最终需要我裁决。
尽管俗话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一篇课文,学生到底应该从中学到什么?这是当下所有语文老师必须认真深入思考的事情。我以为,教会学生生活是教育的首要议题。
语文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生活:课本即生活的记录,教学即生活的阐释,阅读即生活的体验,作文即生活的再现。因此,杨再隋教授在解读《语文课程标准》时,这样写道:“要建构一种新型的教学生活,把教学过程还原为生活过程,把教学情景还原为生活情景,把教学活动还原为儿童的生命活动。”由此可见,语文教学和生活应是紧密联系的。美国教育家华特也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教学活动是人类生活中的一部分,离开生活的教学活动是不存在的,而语文教学更离不开生活,生活中无时无处不存在语文教学。
基于此,在第二课时的学习中,我从本篇课文中抽取了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几个要素,让学生思考、交流并分享。
1.齐读原文第六段,思考“一切都取决于我”这句话在文中乃至生活中的分量:一个人拥有决定权的同时,意味着什么?我们有没有为自己做出过重大决定?
——一个人拥有决定权,意味着这背后责任的重大;因为一旦我们做了决定,就要为此承担相应的结果或后果。
2.“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这是一位怎样的妻子?“听我的”是不是意味着她没有主见?你怎样看待一个团队、一个家庭内部的各抒己见与听从、顺从?
——这是一位温柔贤淑的妻子。“听我的”是因为在特定的场合她懂得尊重我,这并不意味着她没有主见。每一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主见,有自己的思想,但不意味着不要听从别人。有思想和善于倾听、懂得尊重从来都不矛盾。一个团队、一个家庭内部的默契、和谐就来自每一位成员的相互妥协与让步。
3.“我决定委屈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这体现了中华孝道。对于中华孝道,你知道一些什么?你还知道哪些与孝顺有关的故事?
——关于中华孝道,我们说“百善孝为先”,并且一直提倡及时行孝,比如古人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比如西晋李密诉说忠孝不能两全的尴尬,“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进献《陈情表》,力求在尽忠与行孝之间做出合情合理的抉择。 古有“二十四孝图”,还有诸多孝妇的故事。。。。。。
4.师生齐读原文最后一段,理解“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的原因,进而理解“整个世界”的含义。
——“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是因为“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就是整个世界”。“我背上的”是母亲,对于儿子来说,母亲就是他的全部的世界;“她背上的”是儿子,对于母亲来说,儿子就是她的全部的世界。两者加在一起,就是“整个世界”。多少沙场杀敌而终马革裹尸的战士,他们的母亲几乎都有同样的心声:“儿子,对于他们,你只是一个数字;对于母亲,你却是全部的世界!” “对于世界,你只是一名士兵;对于母亲,你是整个世界 ”多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辛勤工作的父母,他们的孩子也几乎都有同样的心声:“爸爸妈妈,是你们给力我一个家,你们就是我们全部的世界!”
这样的探究式的合作学习,带给学生的思考与心灵的震撼,应该是无尽的。正是因为这“整个世界”,们必须既尊老又爱幼, 我们夫妻俩在家庭中,肩负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任。这是中年人的责任,也是课文通过“散步”这件小事要传递的民族大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