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件事情要是突击来做,会觉得任务量很大而心生烦躁,甚至让人望而却步,但是如果分解成很小的段,不知不觉也就做了,等到积累到一定的时候再来检视时,你会发现这个事情基本上在按照你当初的想法进行,而且还完成得比较好。德育处门口的剪报栏就是这样。
当初因为大大的一块白板经常空着,就想办法来填充它。用什么?报纸。整版整份的报纸贴上去吗?不行,内容太多太芜杂,那样看的人会很少的。于是受杨锦麟的有报天天读的启发,就来了个剪报天天贴。从四年前开始,周一到周六,只要有学生在校,德育处就每天都做这个工作。所剪主要报纸有《南方都市报》、《新快报》、《南方周末》、《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广州日报》、偶尔加一点杂志文章,后来还加上了《南方工报》。到现在为止,积累下来的报纸方块塞满了三个大塑料箱,好几十斤重,让人有蔚为壮观的感觉。每一张纸片都累积着剪报者的劳动和心思。
剪报栏在慎思楼西楼梯口一楼,虽然是学生人流量最大的地方,但因为没有任何指令性的要求,学生只能会通过内容是否值得注意而停留阅读;我们生活在网络时代,网络时代最重要的特征就是信息海量、云量,我们没有足够的精力去摄取应付所有的信息,即使有,也存在一个选取的问题;还加上每天学生功课、作业不少,还有其他一些活动等,所以,剪贴的内容就非常重要。最开始的时候,我想了一个广告语——“走走,停停,看看,想想,这些都和我们的生活有关。”是希望学生们能有意识的去关注。学生们终于由一到二到三到多,现在每天在剪报贴前停留的学生应该有两三百人。后来,我又想了一句话——“坚持用零散时间看三年,你提高的不仅仅是作文水平。”说实话,学生的学习还是有功利心的,比如你告诉他们这个文章可以提高作文水平,他会有意识地去注意。但是这个剪报贴当然不止于学生提高作文水平,而是要学生首先关注社会和世界,然后要学会思考,学会分析、辨析问题,讨论问题,学会说理。而这个思考、分析、辨析、讨论、说理的过程首先是一个技术问题,同时它也是有规则的,还有,这些文字要传递一种价值观。那么每天至少两篇以上的时评、社论、个论、专栏或者专稿就是最好的范例。不少的文章在精彩部分还加上眉批,以期引起学生特别的关注。
现在这个剪报栏成了很多学生停留阅读的习惯。无论什么样天气的课余时间,你都可以看见学生三三两两、三五成群的站在德育处过道处的剪报贴前安静阅读。特别是阳光灿烂的时候,学生阅读的姿势如此美妙。这成了附中的一道风景。
学校的责任是什么?老师的责任是什么?古人早就说:传道授业解惑。而今天的教育现实常常是老师更多的是授业解惑,这里有主观原因,但更多的客观因素使得老师没有功夫顾得上传道。可是,一个老师、一个学校最应该做的,或者说最值得做的还是要传道。那么传什么道?这个内容值得探讨。我认为,在今天的中国,我们最需要的是除了对学生进行基本的礼仪行为规范教育外,就是对学生进行公民素质教育。而公民教育最重要的部分是什么呢?自尊,也尊人的权利意识,思考、独立思考的思维能力,逻辑理性分析讨论问题的思辩力和判断力,批评质疑的勇气等;这些文章基本都具备常识、事实、客观、理性、逻辑、论证的特质,这些特质的总和内容就是平等、自由、民主、法治的公民思想,这些特质恰恰是今天中国要营造公民空间和建设公民社会最缺乏的。
学校已经有很多方式来对学生施与影响力,比如课程中的文科类课程尤其是思政课、升旗礼讲话、其他校会、年级会、班会课等,这个剪报栏可以成为上述之外的补充。
得亏何云华老师不辞辛苦,接受整理编辑的任务。他花了极大的体力和脑力从芜杂中选出了这些比较经得起时间和空间检验的文章。龙飞鹏副校长也特意为这个集子撰文,而且说剪报栏是一门课程,看来这个活动还要不断努力、提升。
2014-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