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稍候,载入中。。。
请稍候,载入中。。。
2014/7/1 10:04:00
>>且试且思索

——导学案设计与使用的心得体会

在高一年级军训之时,我利用空隙思索新高一的学习方案。

从已经毕业的高三学生的学习情况来看,停留在老师讲解层面上的课堂,看似高效,实则低效。因为没有入心入脑的学习,学生不可能会有很大收获。如何让学生的学习入心入脑呢?如何让学生们自主学习呢?我想关键还是看学生参与的程度。如何让学生参与到课堂?先告诉学生们我们这门学科高考考什么,怎么考;然后分解到每一个学期该学哪些知识,再分解到每一堂课我们该完成哪些目标。如何完成每一堂课的目标?让学生们自己动手!作为老师首先务必教给学生们学习的方法,再让学生们运用方法自己解决问题。解决什么问题?这就要求老师精心设计问题,有问题才能够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

说白了就是老师既要给学生们好问题,又要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于是导学案产生了!

要想设计出适合学生、高质量的导学案,首先我们要明确导学案的设计理念:以“高效课堂”理念为指引,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全面体现以能力立意为核心。以设疑激趣为先导,揭示规律为重点,精点精练为策略,主动参与为途径,创新思维为方向。以贯彻新课程标准为理念,以整体高效为目标。 注重教学细节的挖掘,关注师生关系的构建。

在这样的理念指引下,结合一些成功学校的导学案设计经验,在编制导学案时我们应该遵循八大原则:

一、主体性原则

导学案设计,必须尊重学生实际,注重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必须信任学生,留给学生充足自主学习时间,让学生独自体验问题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感悟学习。

这里存在的问题就是全级统一行动才好,某一个老师是无法独自完成的。

二、探索性原则

编写导学案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因此,导学案编写,要有利于学生探索学习,要激活学生思维,要让学生在问题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过程中,体验成功喜悦,进而提高创新能力。

前期导学案由老师编辑,中期导学案由优生参与编辑,后期导学案全班学生参与编辑。教,是为了不教!

三、启发性原则

导学案中设置的问题应富有启发性,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领悟知识的奥妙,培养思维的敏捷性,享受顿悟的奇妙。

四、灵活性原则

学生认知差异,学习内容差异和学科特点差异,决定着导学案编写形式要丰富多彩,灵活多样,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服务内容。调动学生思维积极性,灵活激趣是导学案重要品质。

五、梯度化原则

问题设置考虑到学生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由浅入深,小台阶、低梯度,让大多数学生经过自主、合作、交流解决大部分问题,体验成功喜悦,从而调动学生进一步探索的积极性。

练习设置有层次,保证全班学生各有所获,也保证各自量力而行,不一统天下。

六、展示性原则

导学案不是试卷,但不排除大量的练习;导学案不排除闭卷练习,但是一定要方便同学们上台展示。导学案的展示,不是优秀学生的舞台,更应该让那些沉默寡言的学生走在前面。育人的根本是解放人!

七、创新性原则

编写导学案,强调内容创新、方法创新、问题创新、过程创新,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思维能力。同时,面对学生不断发展,教材不断调整及社会形势的变化,导学案编制随之不断创新和完善。

八、参与性原则

导学案的编写,首先由有所研究的老师主持;等老师们都了然于胸,再让本年级全体老师参与;等到学生们都适应了习惯了导学案,就发动优秀学生参与编写;最终要将全班同学都拉进编写组。

在以上八大原则的引领之下,我们使用导学案,且试且思索。

教师是导演,是学生解决问题过程的监督者,见证者,合作者,是学生讨论得出某种结论和规律的欣赏者。

首先,督促引导学生认真独立预习,初步感知教材,发现问题,教师抽查一部分学生了解预习情况,以备在课堂上有的放矢,在预习环节上也提倡小组间探讨交流,以小组为单位将问题上解老师。

其次是上课,避免就导学稿讲导学稿,这样学生无兴趣,课堂气氛不活跃。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好比导演,学生就是演员,要为学生创造表演的舞台,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让课堂充满活力。教师要不经意的有意操作教学程序,也可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去,及时引点迷津,监督见证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对学生讨论得出某种结论和规律用欣赏和鼓励性的语言加以评价。

同时,教师必须根据教材内容,恰当使用多种教学手段,特别是多媒体教学不容忽视,做到寓教于需,寓教于乐,寓教于情,寓教于理,极大的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使学生始终处于学习亢奋的状态。

我编写的导学案在使用过程中分预习、课堂、复习三遍使用,预习看教材,将学案上能填写的内容填写上,即使有些内容填写不上,也就明确了本节课学生个人的重难点,上课时可带着问题有目标的去听;课堂上我按照导学案的思路来讲课,学生可根据所学知识将学案完成,个别无法完成的同学也知道自己哪部分没听明白,课后问时也有根据;复习时同样要使用到导学案,在做作业之前我要求学生先将导学案上的内容过一遍,构建知识体系。这样学案在学生手中三遍过,做了到内容的清晰掌握。

    但是在导学案的使用过程中,我在课前抽查一部分学生的完成情况,发现成绩好学生基本能做到独立完成80%-90%;程度一般的同学,能完成50%左右;程度差的同学,只能将书上的原文找到填写出概念。各层次的学生都有各自的收获,尤其是程度差的同学,如果没有导学案可能根本不知从何学起,所以效果不较明显。

    我认为在导学案之外,我们还应该设计出相应的训练学案及复习学案,训练学案针对本单元或本章学习内容进行训练和拓展,包括基础知识训练、综合拓展训练、能力提升训练,以锻炼学生思维,提升举一反三、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其设计原则体现分层次教学,针对不同学生设置不同题目,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不同层次的题目;部分题目注重知识的综合性。而复习学案引导学生对一个单元或一章的学习内容进行综合探究、归纳和梳理,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运用能力。

教学无止境,且试且思索!

zhanbaoshengli | 阅读全文 | 回复(0) | 引用通告 | 编辑
  • 标签:导学案 自主 
  • 发表评论:
    请稍候,载入中。。。
    用户公告
    请稍候,载入中。。。
    时间记忆
    请稍候,载入中。。。
    我的相册
    最新日志
    请稍候,载入中。。。
    最新评论
    请稍候,载入中。。。
    最新回复
    请稍候,载入中。。。
    我的好友
    站点信息
    请稍候,载入中。。。
       http://blog.sysuschool.com/u/zhanbaoshengli/index.html  
    Powered by O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