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稍候,载入中。。。
请稍候,载入中。。。
2019/1/17 20:23:00
>>谈观赛“明珠杯”感受

去年11月20日到21日,海珠区“明珠杯”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在我校举行。我有幸成为现场工作人员,观看了全程赛事。12节课一起听下来,简直就是一场头脑风暴,虽然很累,但收获颇丰。

一、情境教学激趣课堂

唐旭露老师善于设置情境。她在讲授《壶口瀑布》一文时,巧妙地让学生当做游客,借文本插上想象的翅膀,给自己的朋友寄一张明信片……请从第三、四段中选择一处景观并说明选择的理由。这就巧妙地将游记的景物赏析转化成学生自主去发现景物之美。李之昕老师讲授《北冥有鱼》时也创设情境,借学生课前质疑来激趣导入,指出庄子是一位神人,让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开启一趟“解密神人之旅”。于是,巧妙地将教学各个环节命名为“整装待发”“初踏山门”“勇攀高峰”“一览众山”“旅程回顾与延伸”(其实就是一般文言文教学的初读课文—疏通文意—把握主题—知人论世—拓展延伸)。两位老师的情境设置都增加了教学环节的趣味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值得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借鉴。

二、展个人特长,增课堂魅力

在《北冥有鱼》的教学中,还有几位老师勇敢地在竞赛课中展示自己的朗读特长,很好地向学生示范朗读。通过学生齐读、教师范读、学生自读等朗读环节,让学生通过反复诵读,体会鹏的形象特点。有几个老师还做到了让学生当堂成诵。文言文教学本就重视诵读,培养语感,创造一个这样的语境,其方法是让学生诵读。文言文有很强的可读性,自己读,听人读,这样就有了一个“活”的语境。时间一长,许多的词语,句篇都成了自己语言仓库的一部分,对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表达习惯定能逐步熟悉起来,从而掌握文言文。我们的古人就是这样做的。杜甫“读书破万卷”,鲁迅在三味书屋里之所以认为那是一本很好的书,就是因为寿镜吾读的入神,可见他们读极勤苦,极认真。而“书声琅琅”“口舌生疮”这些词语的出现就生动的证明了这一点。

三、精心设计板书

还有三位老师的板书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一号老师讲授《壶口瀑布》,由水到人再到中华民族,构成三级阶梯;“水”最上端书写“汹涌湍急”,画出垂直的线条落点在与“人”平行的一端;在垂直线的外侧书写瀑布特点“落差大”“力量大”“碎成点、雾”,由低端画上一道彩虹,在彩虹弧形顶端写上“化为彩虹”。在与“人”的平行右侧,彩虹的低端,板书人的性格“宽厚、不软弱、柔中带刚”。最后,在与“中华民族”平行的右端,人的性格下面,板书“遇强则抗、勇往直前、伟大”。整个板书线条流畅,图与文字的结合,更形象直观地表现了壶口瀑布的特征,令人眼前一亮。前面提过的唐旭露老师,由于情境设置为学生给自己的朋友寄一张明信片,索性板书也设计为明信片的样式,集“所至”“所见所感构成,整堂课以明信片开始,由明信片结束,一气呵成又井然有序。张彦老师由磁贴板准备好了“鱼”和“鸟”的小篆文,贴在黑板上,随着教师的讲解,补充了“昆”“朋”,强调由鱼变为鸟的正是庄子神奇的想象和夸张,非常直观,带给人的感受也更强烈。

 

当然,老师们的不少做法都值得肯定和学习。李之昕老师在疏通文意时很注意联系学过的同义词,相信这是她长期以来的习惯,而不是竞赛课的表演。但我想,所有的那些细节的设计都应建立在文本深入解读的基础上。比如,《北冥有鱼》的最后四句的理解对学生而言是难点,但因为对其理解是多元的,有争议的,不少老师都忽略不提了。这种做法是否欠妥呢?因为是竞赛课,个别老师一味展示自己善于朗诵的特长,对文本只疏通了文意,而对庄子文章的想象和哲理不再探究,是否比较准确地备学生了呢?一个语文教师,解读文本的能力才是根本。

zhangzhi | 阅读全文 | 回复(0) | 引用通告 | 编辑
发表评论:
请稍候,载入中。。。
用户公告
请稍候,载入中。。。
时间记忆
请稍候,载入中。。。
我的相册
最新日志
请稍候,载入中。。。
最新评论
请稍候,载入中。。。
最新回复
请稍候,载入中。。。
我的好友
站点信息
请稍候,载入中。。。
   http://blog.sysuschool.com/u/zhangzhi/index.html  
Powered by O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