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万玮《遭遇问题学生——问题学生的教育与转化技巧》
多工作几年后就会有一种疲倦感,也因为有了一些经验,处理学生问题时没有了初入讲台时的慌乱,但也少了一些当初的敏感。现在更多的是一种工作惯性,因此面对问题学生,会有一些定势思维,但其实每个学生都是独立而富有自己特点的个体,在一个学生身上所取得的任何一条经验没有办法完全适用于另外一个学生。所以,我会发现有些学生我怎么也无法帮助他扭转态度、改变习惯,于是,我居然产生了教学心理学上所说的“习得性无助”的感觉,开始有一些迷茫。
近日有幸听了前同事的一堂关于“跨媒介阅读”的课,有一种醍醐灌顶之感。在此之前,我看见《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以及《高中语文任务群》的相关理论上谈到“跨媒介阅读”,我并没有深入地去钻研过,而从高三下来时没有到高一教学,没有机会进行部编版教材下册的第五单元《信息时代的语文生活》的教学。但我很有兴趣去探究一下这个与时代十分贴近的专题。
11点半了,我该去吃饭了,不然等到学生下课,打饭菜就需要花比平时多数倍的时间。
学生一部分去走班室上政治选修课,大部分学生在教室里在上自习。我拎着包经过教室时,习惯性地从后门上玻璃处瞄了一眼学生。果然,有新发现。本该坐在第一排的男生小王现在坐到了最后一排男生小高的同桌的位置。
——读陆游的《临安春雨初霁》
这两天教学生读陆游的诗《临安春雨初霁》,有一些触动,想尝试把这种触动记录下来。
——读狄马《一头自由主义的鹿》杂感
近来,越来越体会到阅读的乐趣。阅读让我能沉下心思专注地做一件事,能让我感到充实。最重要的,它让我思考许多我以前未曾思考过的问题。还有曾经有许多不理解的现象,通过阅读,我忽然就明白了。
在每周一节的阅读课上,学生总是挂羊头卖狗肉,指定阅读的书底下藏着的是数学、物理之类的练习,语文老师盯着的时候假装翻开书看几行字,语文老师一转身,“刷刷刷”开始做题。就这样师生之间玩着猫捉老鼠的游戏。至于读书笔记,随便抄录点原文,应付了事。
本学期初,因新接手这个班级,我雄心壮志地想要将我的班级带出我自己的风格,让它朝着我想要的方向发展。并且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前半个学期基本在有序进行,我对学生的了解也日渐深入,正准备借助运动会与学农活动进一步提升班级凝聚力时,疫情爆发了,网课来了,把我一切的计划与安排都打乱了。
晚上我值班,语文周测,到了7点钟,我把试卷都发到各个班之后回到了自己班上,我发现讲台上有一个粉色的本,很是眼熟,应该是上一次月考我给学生发的奖品。我打开想看看是谁的,但上面没有名字,只有一些数学草稿,还有一首藏头诗,赫然出现了我的名字。
诗是这样的:
蠢驴
——听袁老师的考后心理辅导课
感觉到学生在一模前情绪较低迷,预计考试可能会比较糟糕,于是联系心理室袁老师给学生上一堂心理辅导班会课,让专业的人来做专业的事。
上课的前一天,袁老师就联系我,叫班级的心理委员去布置场室,做好上课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