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寒有多复杂?
张鸣
很久很久都不想说韩寒了,真的没这个心情。可是,近来韩寒异乎寻常地又热了起来。先是跟郭敬明叫板,比赛电影票房获胜,然后冒出来一个清华大学的教授,写了一篇大字报似的长文批韩寒。一时间,大家都在说韩寒。卖文为生的人,都难免随俗,就势写几句吧。
韩寒冒头,契机是一部小说《三重门》,但他之所以能冒头,很大的原因是他不上学了,这是一个弃学或者说学弃了他的中学生。更牛的,在他冒头之后,复旦大学想要录取他,他还不去。但是,韩寒真正火起来,其实是因为他的博客。当年的博客时代,写博文者数以千万计,但真正写得好不多。严格地说,真正能写出适于博客这种形式的文字的人更少,但是,韩寒就是一个。
其实,韩寒不是一个有意识反体制的人,脑后没有反骨。但是,当今之世,面对如此荒诞的世相,但凡有点人心,再加上点灵气,都免不了会揶揄几句,讽刺一下。韩寒这样的事儿,干得很巧,很机智,每每妙语连珠。那个时候,网络管得又不很严,稀里糊涂,让他段子似的博文,一篇又一篇地出。每有新段子,海内耸动。这点机灵,说实在的,别说当下,就是现在也没有人能比得了他。
的确,相对于博客,他的小说以及他电影,说得苛刻一点,其实都是搭便车的成功者。无论怎么捧,都还有限。在很大程度上,人们不过是冲着韩寒这个人去的,即使写着他名字的一张白纸,也一样能卖钱,一样有人颠来倒去地看。
博客已经衰落了,但韩寒的名却成大了。此前任何一个时代的任何一个作家,都没有可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有如此众多的读者,众多的粉丝。一个当时还不满30岁的年轻人,其影响力之大,无人能出其右。在中国历史上,如此年轻,好像也没做什么事,就上了时代周刊的人,只有他一个。
在市场经济的时代,名声就意味着金钱。即使是臭名,骂名都有钱,更何况,韩寒的名声,很正面,很健康。即使本人无所谓,别人也不会放过他。因此,我们逐渐在韩寒身上,看到了太多的商业运作的影子。这种运作,主要不是广告,不是商业性的活动,而是一个形象的包装,以及借这个形象所隐喻的一个成功的屌丝英雄。借助这个英雄,我们的媒体市场,可以制造一个接一个的话题,说也说不完。进,可以抨击体制,退,可以玩玩个性。无论怎么着,都左右逢源。在这样的市场中,韩寒既是英雄,也是箭垛,被捧得越高,挨的箭也就越多,挨得箭越多,就越被捧得高。
这样的英雄,当然不能仅仅靠博客出名,所以当微博时代来临,这个更能让韩寒的段子大展身手的平台问世之后,韩寒反而不写这玩意了。他要玩更高大上的东西。只有小说,才能说明他是一个作家,只有电影,才能说明人家还是玩牙雕的。正因为如此,电视剧是不能碰的。因此,看起来截然相反的两个青年典型,居然走了同一条路,都在从小说玩到电影,而且票房都是破纪录的。韩寒做到的,也仅仅是郭敬明拜金,他不拜金,郭敬明物质,他不物质,郭敬明装,他不装。不拜金,不物质,不装,又能高大多少呢?
但是,粉丝群已经被制造出来了。在这样一个畸形的文化媒体市场中,乱箭横飞和谀词滚滚,都是制造铁杆粉丝的利器。不经过几场血肉横飞销烟滚滚的战斗,哪里能培养出忠心护主的战士?有了这样的战士,什么人间奇迹创造不出来呢?
韩寒其实没有那么复杂,我们畸形的政治,畸形的社会,畸形的市场,就是会制造出当今的韩寒。到了这步田地,任你是谁,都身不由己。到最后,没有英雄,也没有屌丝,不过一地鸡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