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活的课堂,深入的探究,多元化的作业 | |
作者:purple lily 日期:2007/8/30 21:27:00 |
变活的课堂,深入的探究,多元化的作业 ——谈初中化学课程改革新体验 广东省广州市中山大学附属中学 杨惠贞
义务教育九年级《化学》新教材实施已一年有多。面对新课程,从迷茫到勇于尝试,作为一名教师开始尝到更新观念、挑战自我的艰辛和成功感。经过一年来的探索,虽然在很多方面尚不够理想,但细想来,却一点一点的改变着。 新教材新在哪里呢? 认真分析一下,它有这么几个特点:①有很强的时代感。教材经过修改,删除了不少陈旧和繁难的内容,增添了新素材和新观念,如开篇第一单元就引入了绿色化学的观点。②教材表述形式独树一帜,通过以主干知识表述为主与多种栏目辅助来构建新的知识体系。如课本增添了“资料”、“家庭小实验”、“调查与研究”等栏目。③增加了活动探究内容。十二个单元中共有活动与探究内容33个,无论在探究形式或内 面对新教材,该怎么教呢? 一方面,针对不同的课型,选择不同的课堂组织形式。如第三单元课题2《分子和原子》中活动与探究“为什么无色酚酞溶液会变红?”,我们为了创设问题讨论的情景,采用4~6人的小组讨论形式来进行探究活动,营造了一个比分组实验的组织形式更浓的讨论氛围的课堂。比如第五单元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我们根据本课题学生的探究内容较多的特点,在组织形式上根据初三学生实验设计能力的局限性,采用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的模式进行探究,让学生掌握了实验设计的思路而有的放矢;其次,课前严密组织教学;第三,创设任务式的问题情景,在实验设计活动中,学生可根据教师提供的信息和仪器选择设计方案。 另一方面,针对不同学情,指导学生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例如,本人同时教理科实验班和普通班,在组织第三单元课题3《水的净化》中的活动与探究课“天然水的净化”时,对学生思维活跃、思路开阔的理科实验班,本人加大学生自主实验的机会和时间,鼓励学生进行实验方案设计;而对学生理解能力相对较差、动手能力较弱的普通班,本人则加强组织和引导,通过示范和解说让学生模仿,最后达到学生自行设计方案。 这样,课堂变活起来了。 《化学课程标准》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指出“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对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如何突破科学探究的课程目标呢? 一方面,准确理解各科学探究专题的功能。课本中,哪些探究是训练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表述与分析能力的;哪些探究是训练基本实验操作技能的;哪些探究是初步培养实验设计能力的;哪些探究是培养对信息的收集、处理与分析能力的;哪些探究是帮助学生加深对有关化学知识的理解,了解其在生活中的运用的。教师必须提前备课并把握好探究的尺度。 另一方面,坚持以学生作为探究活动的行为主体来实现探究目标。本人针对学生的水平设计不同层次的探究问题,满足各种层次学生的探究欲望。在完成课本的33个科学探究的前提下,不断在教学过程改进一些实验,如在设计探究实验“分子的运动性”的实验时,通过调整探究问题的层次,使探究的思路更分明了,学生在探究中对分子的运动性的理解更深入了;根据课本的不足,在一些较难理解的内容中增加一些实验,如在学习 “碱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规律时,增加用装满二氧化碳的矿泉水瓶倒入氢氧化钠溶液的探究,通过观察现象来体会这一反应,学生的感受更深,记得更牢了。 这样,探究深入起来了。 作业是检验学生学习情况的一种常见形式。以往布置的作业多以书面的习题为主,这样的作业单一地强调知识的训练,造成学生只善于应试而缺乏动手与创新,而新教材在作业设计上已有了极大的改善。 如何使作业改变以往的单一呢? 本人根据教材的编排把课本的作业分为三大类,并加以用不同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业情况。 1. 常规的作业形式,主要用以落实课本双基知识,也是学生学业重要部分,多以评分的形式加以评价。 2. 家庭实验形式,主要用以考察学生在学习化学中“过程与态度“方面的表现。如在“溶液酸碱度对头发的影响”的探究过程中,要求学生在家里寻找不同酸碱度的洗涤用品进行实验,同学们分别收集了洁厕精、醋、某品牌洗发露、纯碱溶液、小苏打溶液、肥皂水、香皂水等进行实验。在评价学生的过程中,主要从学生参与探究活动的积极性、实验技能、记录和处理数据的能力、实验报告的合理性、学生交流讨论和发表见解等情况作出综合评价。 3. 调查与研究形式,主要考察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处理与分析能力。每学期开学初,本人要求学生以课本的“调查与研究“为课题选择范围,规定学生在一个学期内选择完成一篇小论文或承担某单元的课堂五分钟演讲课件的制作,通过课堂展示,学期末同学互评教师点评来获得评分。 这样,作业多元起来了。
本文曾刊于《中山大学附属中学校报》2005年5月 |
- 上一篇:学生作业展—绿色化学的研究方向
- 下一篇:初中化学分层次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