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分层次教学初探
作者:purple lily 日期:2007/8/30 21:39:00

 

    所谓“分层次教学”即常说的“因材施教”,但被赋予了更广泛、更具体的内容。由于各种智力或非智力因素的影响,不同的学生在学习兴趣、接受能力等方面存在着客观的差异。因此,开展分层次教学是贯彻全面素质教育的必然趋势。对初中化学来说这显得尤其重要,因为化学是一门新开的学科,学生在初中阶段只有不足十个月的学习时间,如果教学方法不当,就很容易使部分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里不能掌握应有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或出现有的学生“吃不饱”而有的学生则“吃不消”的现象,对以后的学习造成负面的影响。

    笔者在近两年的初中化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初步探索和实践了分层次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以下谈谈本人的一些心得体会和做法。

 

    一、分层次教学的基础——学生学习情况的分类

    对学生按学习情况进行分类,不是人为地给学生划分等级,没有重视或轻视的含意,而是为了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相应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为不同的学生服务,以达到共同进步的目标。

    根据学习态度、理解能力和学习成绩,本人大致将学生分为以下四个群体:

    A、学习态度认真积极,理解力强,基础扎实,成绩较稳定;

    B、学习态度较积极,有上进心,理解力较强,但基础不够扎实,成绩中         上,有时欠稳定;

    C、学习态度尚好,有一定上进心和自觉性,但基础和理解力一般,成绩中等,有时偏下;

    D、学习积极性不够高,自觉性不足,缺乏自信心,基础和理解力较差,成绩欠佳。

    由于化学课是新开课程,不可能一开始就对学生进行分类,只能在开课一段时间之后通过一定的观察和测试才能进行。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地深入到学生中去,尽早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尽早掌握不同学习层次学生群体的分布情况,为实施分层次教学打好基础。

    另一方面,这些群体的组成并非固定不变的。随着学习时间的延续、分层次教学的开展,学生的学习情况会不断地变化,这些群体的组成也会不断地变化。教师必须及时地把握这些变化,才能真正做到分层次教学,因势利导。

 

    二、分层次教学的目标

    分层次教学就是要贯彻全面的“素质教育”,其总体目标就是要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素质。就初中化学课而言,就是要使每一个学生掌握化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了解化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分析问题、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创新精神。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对不同的学生其具体的教学目标应有所区别,这是正常的,也是必须的。笔者将分层次教学的具体目标初步定为:

    1、对A类和B类学生,应注意扩大其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强化其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能力,加强其科学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2、 对C类学生,要使其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对D类学生,要着重培养其学习兴趣和学习信心,帮助其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加强其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使其初步掌握观察现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贯彻分层次教学

    开展分层次教学必须落实到教师的备课、授课、练习课、布置作业、测试及评讲、备考复习、课外辅导等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只有这样,才能使不同群体的学生得到合理的、充分的培养和训练,某一方面的脱节,都将影响到实际的教学效果。

    备课虽不直接面向学生,但却是开展分层次教学的基础。在备课过程中,教师除应掌握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外,还应根据具体情况考虑对学习情况不同的学生群体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有所区别,并做好准备,为分层次教学打下良好基础。

    授课是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教学手段,同时也是实施分层次教学的难点。受时间的限制,授课时通常只能按教学大纲的要求,面向大多数学生。教师应熟悉教学大纲对知识的深度和广度的要求,严格把握教学内容的范围和难度,使绝大部分学生能顺利理解和掌握化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观察化学现象和解决化学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掌握基本的化学应用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正确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同时,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适当增加一些相关的知识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部分“吃不饱”或“吃不消”的学生则通过其它教学环节进行弥补。

    练习课较正常的讲授课有更大的灵活性。教师可通过控制练习题的内容范围、深度、数量等来达到分层次教学的目的,同时也可采用指定完成、指定发言、自由讨论等多种灵活的形式来开展教学。这需要教师事先做好精心的准备和设计。

    布置家庭作业时,教师可根据不同情况给学生布置不同内容、不同深度、不同数量的作业。例如,对AB类学生,可适当减少作业量,适当增大难度,并布置一些课外阅读以扩大其知识面;对CD类学生,则适当增加有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方面的作业,敦促其自觉巩固对“双基”的理解和记忆。

    测验和考试是定期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情况的一种手段。一份好的试卷应该既能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又能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同时还能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学习信心和学习的自觉性。因此,教师在出题时要讲究一定的技巧,根据具体情况对题目的范围和难度进行选择,既要有难度稍大的试卷使学生意识到自己还有不足之处,又要有难度偏浅的试卷使学生提高自信心和学习兴趣,必要时还可考虑出两套内容、难度不同的题目分别测试AB类和CD类学生,以达到不同的检查目标。

    试卷的评讲也是分层次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有助于帮助学生纠正学习中的知识性和非知识性错误,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能力。评讲可根据测试成绩的总体情况采取教师评讲、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等多种方式。如果总体成绩呈正态分布,则对CD类学生进行评讲,AB类学生要求其自评或互评;如果总体成绩呈负偏态分布,表明绝大部分学生对所测试知识掌握情况较好,此时不进行专门评讲,教师可在课后对少数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如果总体成绩呈正偏态分布,即学生对所测试知识的掌握普遍不理想,此时则对全班进行评讲。

    除上述之外,在备考复习、课外辅导等方面,分层次教学都是必不可少的,同时还可通过开展第二课堂等活动来加强分层次教学的实施。

 

    四、充分重视学生的心理因素问题

    在分层次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某些环节的具体操作是比较困难的,要充分考虑到时间、方式方法、实际效果等多方面因素,尤其是学生的心理因素问题。学生由于各种智力或非智力因素的影响,造成对学习化学的兴趣差异和成绩差异。分层次教学的目的是想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各尽所能地学习化学知识,但对同一个班的学生来说,采用不同的内容、不同的方法进行教育,势必引起一些学生心理上的变化。成绩差的学生可能会因此产生自卑心理,失去学习的自信心,结果可能导致学习的进一步下降;而成绩好的学生则可能因此产生骄傲自大的思想,学习的自觉性下降,结果也可能导致学习的退步。

    因此,在进行分层次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教师还必须注意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和思想教育,鼓励争上游,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培养坚强的毅力和拼搏精神。教师应根据学生学习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相应的分层次教学。此外,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与学生多进行思想交流和沟通,把自己的爱心倾注到学生身上,建立师生之间的良好感情基础,取得学生的理解和信任。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工作顺利开展,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中山大学附属中学 杨惠贞                     

本文发表于《中学化学教学参考》1998年第6期

 

发表评论:
请稍候,载入中。。。
Powered by O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