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 争做新时代“四有”好教师
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什么是好老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
一、做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
陶行知先生说,教师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师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重要责任。正确理想信念是教书育人、播种未来的指路明灯。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古人云:“经师易求,人师难得。”优秀的教师,应该是“经师”和“人师”的统一,既要精于“授业”、“解惑”,更要以“传道”为责任和使命。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教师要主动学习、深入研究、自觉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做到真学真懂真信,要结合学生身心特点,将其创造性地融入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使学生真正入耳入脑入心入行。
二、做好老师,要有道德情操
教师的人格力量是影响教育质量的潜在因素,高尚的师德是建设一流师资队伍的第一要素,比言语教育具有更强的心灵渗透力,对教育质量的影响更生动、更持久、更深远。作为教师一定要具备高尚的师德修养,因为我们的对象很特殊,是有思想的学生,他们具有向师性。学生的无数双眼睛犹如在我们身边安装了摄像头,在时刻审视和观察我们的行为。对学生而言,教师的修养犹如隐性课程对学生发挥潜移默化的影响。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呼唤另一个灵魂。
疫情期间在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要求下,高校教师积极开展在线教学。我校教师王媛媛因老家没有网络,后来发现在房顶上信号最好,于是她毫不犹豫的把“课堂”搬到了房顶,坚持给学生上课。在自家的房顶上,王老师用小板凳、砖头支起临时“讲桌”对着电脑就专注的开讲了。为了保证在线教学顺利开展,王老师每天上课前总是提前30分钟到达房顶,课多的时候一天要在房顶呆六个小时左右,下雨了就撑起雨伞坚持上课。王老师说疫情防控期间,对于一名教师来说,课堂就是她的“战场”。王老师的这种精神就是高尚师德的体现,她的行动对学生有着强烈的感染力,学生会在学习上投入更多精力,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业效果。
三、做好老师,要有扎实学识
作为教师在工作中要不断“充电”,要不断补足 “一桶水”,且要常补常新,不断更新知识。要去问询新的思想与观念,问津本学科前沿和教学的发展方向,问鼎新的、有生命力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要让“一桶水”变为“长流的活水”,变为“一条奔涌不息的河流”。朱熹说过: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个人要有广博的知识、深厚的内涵,就必须不断的读书学习,只有教师队伍好好学习,广大学生们才能天天向上。正所谓“以其昭昭,使人昭昭”。
陶行知先生说:“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这就要求教师始终处于学习状态,站在知识发展前沿,刻苦钻研、严谨笃学,不断充实、拓展、提高自己,成为终身学习的践行者。信息化条件下广大教师要积极面对挑战,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既努力提升自身学识能力,又要学会在具体的教育情境之中创造性地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时刻保有理论、知识、技能的源头活水。
疫情为教师开展在线教学带来了挑战和机遇,在线教学要从“新鲜感”向“新常态”转变,再也不可能、也不应该退回到疫情发生之前的教与学状态;要从满堂灌的“单声道”转变为互动式的“双声道”;要从“教师中心”向“学生中心”转变,从单纯的知识传递,转变为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培养。
四、做好老师,要有仁爱之心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老师面对的是一个个性格爱好、脾气秉性、兴趣特长、家庭情况、学习状况不一的学生,必须精心加以引导和培育,不能因为有的学生不讨自己喜欢、不对自己胃口就冷淡、排斥,更不能把学生分为三六九等。对所谓的“差生”甚至问题学生,老师更应该多一些理解和帮助。老师在学生心目中具有重要位置,老师无意间的一句话,可能造就一个天才,也可能毁灭一个天才。好老师一定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理解学生的情感,包容学生的缺点和不足,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优势领域,让所有学生都成长为有用之才。
作为教师,我们要以高尚师德、人格魅力和学识风范教育感染学生。教师职业是一种崇高而又神圣的职业。“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教师职业之所以崇高,不仅因为它的光荣,还在于它的无私奉献精神,更在于其将“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视为人生的最大幸福。教师的事业是一项得以获取永生的事业,因为在他不断将自己的知识与能力、情感与人格转化为学生的心灵和智慧的过程中,使自己的生命得到永远的延续。与其他职业相比,教师工作最大的特点是他面对的是人,是有个性、有思想、有情感的人。作为教师,要用心对待学生,和学生的每次情感交流、智慧的碰撞,于教师而言是生命价值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