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第一次当班主任,带的第一届学生的第一次期中考试,或者因为这众多的第一次,所以总是意义深刻。听友人的建议,还是写篇博客以纪念。
我带两个班的数学,一个班是男孩子很多,一个班是女孩子很多,这次两个班的成绩我都比较满意。除了每班各有一个孩子发挥失误,没考出真实水平。或许也应了那句话,因为遗憾,才美好。从内心来说,真的挺为这帮孩孩子骄傲,中大附中的孩子果然是牛娃!
回想孩子们第一次参加大型考试的样子,挺有意思的。他们会有好得多问题。比如考试铃响了,然后举手问我能不能动笔了;考完一科了,然后屁颠屁颠地问我,下一堂考试自己坐哪个考场;比如一考完,就追着你问答案;再比如,考完试丢了这丢了那。呵呵,毕竟是没见过世面的孩纸。
回想自己监考数学那会,真有些坐立不安,比自己当年在考场上,似乎内心更跌宕起伏。我站在我的学生的身后,看着孩子们奋笔疾书,偶尔悄悄过去看他们做的如何。有时发现明显的错误,内心就格外愤恨;或者看到某学生流畅地答题,就特别开心;然后,看到某位同学有题目不会做,就恨不得抓起来质问他,这我不是讲过类似的题目吗?终究,乖乖地安静的站回教室的后面,静静地看着他们。
现在回想,倒也好笑。不知多年后的我,当我熟悉了学校的一切,送走了一届一届的学生,是否还能这般感同身受。不过,倒也理解自己,因为自己忐忑,在没有经验的情况下,自己的坚持,自己的理念,自己的做法,到底能不能让他们受益。记得交卷时,班上一个学生停笔后,冲我可爱地笑了,我也笑着看着他。此刻,我和学生们,仿佛是一体的。
今天跟孩子们讲了,期中考试不仅是前一阶段的结束,更意味着后一阶段的开始。在这承上启下的时期,关键是要做好总结反思和调整。对孩子如此,自己更是一样。思考自己前一阶段做的较好的地方应该是点子比较多,比如两个班都实行了“数学日记本”,“拓展题加分”,“计算课前小热身”,“班会课视频播放”等等,学习兴趣调动起来,并没有大规模的题海战术,大家能力也都得到了一定的培养。在复习的时候,有题型归类还有易错点的重点突出。另外,年级统一的模拟测试能针对性地发现学生的问题然后解决问题。还需要改善的地方,例如作业的评讲上不是特别及时,改作业速度太慢,工作效率不高,应对班级突发事件和特殊状况能力不强等等。
总之,大道至简,拾级而上。坚持备好每节课,甚至回应好每个学生的“老师好”,过好每一天,或许大道就这么简单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