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稍候,载入中。。。
时 间 记 忆
请稍候,载入中。。。
最 新 评 论
请稍候,载入中。。。
专 题 分 类
请稍候,载入中。。。
最 新 日 志
请稍候,载入中。。。
最 新 留 言
请稍候,载入中。。。
搜 索
用 户 登 录
请稍候,载入中。。。
友 情 连 接
博 客 信 息
请稍候,载入中。。。


 
张颖听课记录3-听罗晓虹老师
[ 2023/7/3 18:16:00 | By: wuyunshuang ]
 

2023年5月3日2节在录播室了罗晓虹老师为初一1班上的的英语和物理学科融合课,课题7B Unit6 Reading --- Electricity all around有所感想,主要从亮点、不足以及思考引发三个层面来进行:

 

亮点:

1. 课堂主线明确。以初一1班何翌凌同学为文章主人公Daisy做老师的助手为引子,以Daisy的成长经历为主线,围绕着三个问题、两个词展开教学活动,三个问题即:What is electricity like? How does electricity come into our flat? What can we do to use electricity properly? 两个词即:useful, valuable.

2. 教师用实物实验代替抽象解释,为语篇阅读做好知识储备。

3. 教师巧用思维导图,让文章结构形象化,帮助同学们一步步进行了语言输出,让同学们都能大声地将整个电从发电厂到家里的过程用英语清晰地表达出来。

4. 教师在输入电的跨学科知识的同时还进行德育渗透。在对语篇进行人物情感分析时,自然地引出“Knowledge is power!” 这个主题。

5. 教师能对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培养,深挖文字背后的情感,并启发学生们去思考更深层次的问题。

6. 课堂活动形式新颖,富时代气息,比如教师要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发送一个视频给Bilibili,旨在让公众了解更多关于电的问题,这可给思维活跃的学生提供了有意思的平台去发出个性化声音。

 

 

不足:

1. 课堂容量偏多,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时间不太够用。

2. 阅读课前,没有进行词汇的输入,导致同学们在进行语篇复述时词汇有些卡顿。

 

思考

1. 学科之间的融合课是否不一定要出现涉及科目的所有老师?

设计些什么道具能让学生更迅速地投入到活动任务地角色中?

 
 
 
张颖评课记录2-听李旸老师
[ 2023/7/3 18:15:00 | By: wuyunshuang ]
 

2023年395周周四上午4节在五中李旸老师的明珠杯赛课课题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三 Unit 1 Art ---Video Time有所感想,主要从亮点、不足以及思考引发三个层面来进行:

 

亮点:

1. 在有限的时间内,通过“match”order”等环节,引导学生真正动起来参与到欣赏画作的活动中。

2. 通过拿“清明上河图”与历史书中的图片、其他描绘城市面貌的画作对比,引导学生体会并总结出“清明上河图”的特别之处。

3. 通过最后为广州版的“清明上河图”创作代表“现代广州”的画面的活动,让学生真实参与到文化传承的活动中,并在真实的情境中运用本节课学习的句式来描述自己的作品。

4. 学生经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达成以下目标

1) 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基本信息(画家的身份、尺寸、主题内容);

2学会按照正确的顺序梳理并欣赏《清明上河图》,了解该画的大致内容

3分析《清明上河图》生动,细致地描绘了宋朝普通人日常生活的特点,归纳其艺术和历史

价值,感受中华艺术魅力,产生保护中华艺术文化遗产的意识;

4)结合自己对现代广州的理解,尝试创造属于自己的艺术作品—《广州版清明上河图》中

一个场景,并运用本节课学习的语言简单描述自己的作品。

5) 学会运用视听微技能,通过看视频、图片、文字材料来接收信息、理解信息和运用信息。

5. 遇到意想不到的设备问题,教师能冷静应对,体香良好的素质。

 

不足:

1. “清明上河图”画幅长达5米多,里面描绘城市面貌包罗外象,在一节课的时间内,只能整体介绍,无法对画作进行细节的欣赏。

2.  为了保证学生对该画的内容有个基本的认识和了解,本堂课大量的时间和活动都放在了欣赏画作上,对于描述画作的常用语的输入限于观看视频和order”环节,导致对于英语水平较低的同学,在最后输出环节感到表达困难。

 

思考:

1. 暖场环节和陌生的学生进行什么程度的英语交流比较能打开心扉,活跃思维?

2. 当课堂时间不足时,奖品的颁发是课后当全班面宣布合适,还是只是交待课代表代劳好?

3. Video Time课型的基本模式是否可以通过这几科基本提炼一下?

 

 

 

 
 
 
张颖评课记录1-听唐思琪老师
[ 2023/7/3 18:13:00 | By: wuyunshuang ]
 

2023年3月1日 4周周三上午1唐思琪老师上了一节区明珠杯赛,课题为沪教牛津版八下Unit3 Traditional skills Reading: Fishing with birds,评价如下:

 

亮点:

1、课堂主线清晰,教师“我”的朋友王大民这一线索串联起整节课脉络。导入环节“我”和朋友王大民的合照入手,自然引出鸬鹚捕鱼这一主题。读中环节通过展示王大民的两段视频,让学生了解鸬鹚捕鱼的具体过程,体会王大民对这一传统技艺现状和未来的忧虑。读后环节在此基础上,激发学生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技艺的责任感,从王大民及其渔民朋友的视角出发,拍摄有关鸬鹚捕鱼的宣传视频。

2、教师关注阅读技巧和策略的培养。课上主要对预测、扫读、跳读等技能进行训练指导。学生通过读前观察文本图片、根据首尾句概括文段大意、回答相关问题,能够熟悉并运用相关的阅读技能。

3、教师在问题设置进行了难度分层。课堂提问有简单的问题,也有需对文本进行深层次思考的问题,关注到了各个层次的学生。读后环节也设计了开放性问题,不仅促进学生思考,也可以提升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4、教师的问题设置旨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中的相关能力。如,学生提取文本中描述捕鱼过程的动词和动词词组,完成流程图的基础上复述鸬鹚捕鱼这一过程,从而锻炼了语言能力,培养了思维品质在读后环节,学生还需要思考三个开放性问题:“How do I feel when I do cormorant fishing?”, “Why is cormorant fishing important to us?” ,“How to call on public to support cormorant fishing,激发了学生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技艺的责任感,树立学生的文化意识。

5教师能以学生为本,互动真实有效。通过真实的课堂反馈,几乎每个环节都有多名学生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师生间的对话是轻松的,交流是真实的,互动是有效的;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想法是丰富的,表达是大胆的

 

不足:

1、本节课主要是按照逐段阅读的方式对文本进行处理,教师可以在深入解读文本的基础上,向学生强调文段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生成更系统性的认知。

2、板书设计可以进一步优化。

 

思考

1. 在网上聘请外教来进行配图朗读的方式可否以更加经济简单的方式替代?

2. 最后环节的小组bilibili上传表演视频的活动形式是否可以推广?

 

 

 
 
 
张颖博文3---回眸2008年
[ 2023/7/3 18:03:00 | By: wuyunshuang ]
 

回眸2008 

 

当对目前的自己不满意的时候,就会翻看一下以往的时光,对比中就会激起一些勇气,然后再迎风而行。

 

还有一天2008就划上句号了.

又开始失落了.

没做成什么事情,庸庸碌碌.

同事讽刺我有精英思想.

其实我这样的草民哪有如此的奢望.

于是拼命想今年干得还算满意的事情,马上记录下来,自欺欺人一下.

寒假去了西藏,第三次进藏,却是第一次在冬天进藏.天气根本没有想象中的冷,尽管晚上睡觉得借助嘴巴来呼吸.而且还避开了雪灾,晒上了太阳,不可置信地幸运.去了哲蚌\色拉旧地重游,把以往没走到的地方又扫了一遍,包括后山;还去了山南,桑耶宁静璀璨的星空和雅鲁藏布江的奇幻色彩至今还在脑海升腾,我把有象征意义的经幡挂在了一棵树上,希望它一直都在;大年初一一大早还去财神庙了,混在信徒中的感觉神秘又兴奋;还在大年初四免费进了大昭寺跟着藏民绕了佛像三圈;最后还跑到了甘丹,金碧辉煌的大气让我这乡巴佬赞叹连连.

途中认识了一个河南的学生,年中来广州曾特地来看望我,很开心.

暑假去了云南,喜欢上巍山小镇朴素的生活气息,以及虎跳峡徒步中路边那有着木凳木椅木菜牌木秋千的浪漫的小客栈.我应该住一晚的,迎面就是雪山,可以吟唱自己胡乱诌的诗句.或者就默默无语,一任青山激流刺激我的眼球.

筹办了一个义卖活动,很多师生都参与进来.除了为灾区的人民尽了绵薄之力,也让我明白自己其实可以比想象中的自己更加勇敢,更加愿意去尝试.

然后将灾区的报道与教学实际相结合,成就了一份高中写作设计和课件设计,得到市的一等奖.开心可能不仅仅在于荣誉,而是在于得到行家的认可.围绕英语科组建设撰写的论文得了二等奖,其实是让自己看到不足,但同时也给了一个机会去思考可行的办法来改善.也许理想不一定可以存活于现实世界,但起码它会成为牵引.

广播站节目没有因为带高三而放弃,而是坚持着,因为它是唯一不为任何世俗目的,只为自己快乐安心的活动.我做了不少话题,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比如野马放归,唐氏综合症,留学生启示灾难逃生,奥运冠军,残疾人通道,空调汽车,特殊学校,危机宝宝,囚犯子女等等,虽然很多都是从电视上,杂志上,网上得到的启发,而下载下来许多的材料,但是却也在一个层面上帮助聆听的人去从多个角度观看和体悟这个矛盾的社会.虽然我个人发出的一些呼声微弱的很,但是也许给有心的人听见了,慢慢地就有了一些声音.这是我的奢望.

读了一些自己感兴趣的小小书,有很多是儿童方面的,还有一本特别喜欢的"传信人";电影也有两部值得一提的,"撞车"和"当幸福来临".

好友生了小孩,让我看到感受到一个女子成为母亲后的成长和不同.虽然还未能向往这种可遇不可求的身份,却有了了解的兴味.

10月底参加了一个区新秀教师的培训活动,虽然那些老师所在的学校比不上自己的单位,虽然他们的学生质量也不如我们的,但是他们胜在有活力.他们会把我推荐给他们的好书好课件马上去看去领悟,他们会在课堂上津津有味地吸收我的心得体会,他们会在课后给我积极的反馈,他们会一个小团队地去钻研一个课题,他们会在上录像课时给我许多教学方法的冲击,同时给我的课堂增添许许多多的灵感.最重要的是,他们逼迫我去思考,去筹划,去总结,逼着我展现美好的自己.于是我就发现自己居然做了一个不错的老师,同时也成为一个不错的学生.

通过网上捐助的两个小孩都给我来了信,言语中都很努力上进,其中的一个还把我当成了叔叔,我却喜欢这样的称呼.

昨天很晚了,突然收到第一届学生打来的电话,屈指算来,已经近十年未见了,却还是一听就听出了声音,叫出了名字.最难管教的学生,也是投入心力最多,并且赔了不少的眼泪的学生,现在应该褪去了不少的任性,甚至还拥有了不错的事业.电话里希望我组织一些老同学大家聚聚,于是感慨之外是抑制不了的开心.

世界发生的事情实在太多,战争灾难,发明创造,盛事奇人,芝麻琐碎,有的残酷难堪,有的温馨感人,林林总总,,甜酸苦辣.时间却是那么的少,在奔奔忙忙中无端端地又消耗了不少.但是过去的始终都会过去,我只希望自己在将来会在心智上有一定的进步,而更加懂得如何去爱人爱自然,同时也更心安理得地去接受周围人乃至自然的爱.

 

 
 
 
张颖博文2---燃点思想的火花
[ 2023/7/3 18:01:00 | By: wuyunshuang ]
 

燃点思想的火花

---初一1班英语和物理学科融合课有感(202354日)

 

是学校第十三届科技节的闭幕式。上午第2节课,我在录播室听了一节由罗晓虹老师组织的别开生面的初一1班学科融合课,主要内容是7B Unit6 Reading Electricity all around令我们惊喜的是,罗老师将物理学科的元素创意地融入了英语课堂,十分新颖有趣。

罗老师一开始就以班上的同学何翌凌Daisy做她的助手为引子,一下子就拉近了学生们和课的距离。接下来发动学生亲身体验物理实验设备的魔力以及播放生动的视频,学生们切切实实感受到了电在生活中的无处不在。罗老师为了更具体地让学生了解到电的特性,还以具象的水为对照,让他们很轻松地用英文总结出一些抽象的物理概念,并为后续的语篇阅读做好了知识储备。

在阅读中,罗老师不仅关注到记叙文的who,where,whenwhat这四要素的信息提取,而且还重视阅读微技能(比如通过看图片和标题以及抓取关键词来获取主旨大意)的渗透。为了帮助学生们能将语篇的重点(电的产生过程)复述出来,罗老师还制作了别致的思维导图,帮助他们一步步地进行了语言输出。有了这些细致搭建的脚手架,学生们更是信心大增,所以都能大声地将整个程序用英语清晰地表达出来。

如果课只是停留在语篇层面就结束,那就太low了。功力深厚的罗老师还希望学生能挖掘出文字背后的情感,并启发他们去思考更深层次的问题,比如“电的供应是无穷尽的吗?人们在生成电的过程中会遇到什么问题?”,这就更充分地打开了学生们这些小脑瓜。一些平时没去深究的想法开始冒出来,挡都挡不住。

最后罗老师还要学生们发送一个视频给Bilibili,旨在让公众了解更多关于电的问题,这可给思维活跃的他们提供了平台去发出我们的个性化声音。

罗老师最后总结说Electricity is not just a form of energyits a spark that ignites innovation and illuminates the world.其实她这节奇妙的融合课也如电一般,燃点了学生们的思想火花!

 

 

 

 

 

 

  

 

 

 

 

 

 
 
 
张颖博文1---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 2023/7/3 17:59:00 | By: wuyunshuang ]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张颖于海珠区高级研修班所悟   (2023年3月14日)

 

我们小组这次负责的是语法填空和七选五的出题。由于是两个不同类型的题,所以接到任务时小组成员们都捏着一把汗,暗暗希望教授们的讲座能够帮助我们弥补专业上的不足,从而能够较好地完成这项挑战。

事实证明,老天还是十分厚待我们。昨天上午黄丽燕教授在名为《高中英语试题命制理论与实践》的讲座中,巧妙地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深入浅出地将命题前、中、后需要关注的重点一一梳理了一遍,让我们原本混沌的脑子清晰了不少。尤其是提供的指难针工具和多维细目表在一定程度上为我们提供了抓手,使我们对出题有了一定的信心。

 

 

 

 

 

接下来的整整一个下午和今天的整个上午,我们三个队友围坐在一起,围绕着出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同时也在电脑上不断地搜索和实操。主要分4点走:

1. 素材选改。不仅要考虑语篇的主题性、地道性和可读性,还要考虑难度系数和适用性。我们学会使用指难针等工具收集对语篇的分析数据,从而进行高难词的同义替换,删改某些语句,争取对素材进行较为科学的改编。

2. 定位关键信息。比如语法填空,我们根据从历届高考真题分析的经验中,先大致设定4个动词(谓语和非谓语)的设空方向;然后再展开冠代介连词的定位以及词性转换、大小写和名词单复数等的确定;最后从全局分布的合适性着手去取舍。

3. 梳理语义逻辑。与语法填空相比,七选五这道题尤其着重语句之间的逻辑联系,因此我们在干扰项的设置上尤其费思量。

4. 确定考点(填写多维细目表)。这个环节我们耗费了不少时间,因为对考查内容、素材、考查目标和试题属性,我们都得进行综合考量。当然,如果当时能够收集一些实在的做题数据,那就会更有说服力。

5. 题项编写。我们组的谭老师十分能干和肯干,整个出题文稿的撰写主要由他负责,然后利用电脑,全组一起查看,再三对其中的细节进行再次的推敲和修改。

 

今天下午廖明生专家审阅了我们各大小组的试题后,通过名为《基于内容效度的高中英语教师命题意见及修改建议》的讲座从素材改选、题目设计、答案设置设置到试题的字体排版等层面,对我们的命题初稿进行了一一细致到位的点评,给出了切实可行的改进意见,使我们小组受益匪浅。他提到的以下几点令我印象尤其深刻:

    

 

 

 

1. 修改语篇素材时语篇的内在逻辑需要再三斟酌,不能为了字数限制而强行删减,所以

文本的从词汇到语法到结构的再三研读十分必要。

2. 题干和选项的设置需要对高考真题进行耐心揣摩,比如表述要尽量简洁;七选五的选

项长度不宜超过一行。

3. 超纲词的中文注释或同义替换需要全篇考量,比如全篇中文注释最多三处,那用何词

替换最为恰当就得讨论再讨论。

4. 出题规范(包括空格、符号、用户友好)得不厌其烦又琢又磨。如七选五和语法填空

的设空项必须是    16   前后各三格);七个选项最好由短到长排列等等。

5. 语篇的考点设置必须在全局中反复斟酌。比如语法填空中我们对于highly的考察太过

浅显,改成对truly的考察就更加有意义。

 

经过这次出题经历,我们深切地意识到自己在这一个领域的薄弱之处,所以学习再学习十分必要;同时出题是极为严谨的事情,必须依靠再三的切磋和琢磨才能达成;再者团队的精诚合作也很重要,彼此间取长补短才能更圆满地完成任务。艰苦的过程往往也是幸福的,所幸我们一直在区教育发展研究院的引领下,在区教研员的陪伴中行进在探索的路上。

    

 
 
 
选B2U4 Build up your vocabulary
[ 2023/1/7 12:09:00 | By: wuyunshuang ]
 
Build up your vocabulary.pptx
 
 
 
选B2U3 Using Language 2
[ 2023/1/7 12:08:00 | By: wuyunshuang ]
 
Using Language 2.pptx
 
 
 
选B2U2 Learning about language
[ 2023/1/7 12:06:00 | By: wuyunshuang ]
 
Learning about language.pptx
 
 
 
选B2U1 Reading and Thinking
[ 2023/1/7 11:55:00 | By: wuyunshuang ]
 
Reading and Thinking.pptx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页次:1/40页  10篇日志/页 转到:
Powered by O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