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稍候,载入中。。。
请稍候,载入中。。。
2020/7/18 15:25:00
>>读《爱因斯坦传》有感

说到读这本书,真的很偶然很偶然,本人作为半IT理工男,平时看的都是技术更新类的书籍,很少看人物历记,文学风情等的文学作品,为什么说偶然呢,因为在学校的示范性高中需要进行评估,学校很多系统需要进行更新,不论是软件或硬件,都需要进行更换迭代。所以包括学校的智慧课堂,智慧校园都需要提前上马。

而图书馆作为一个学校的阅读库,硬件和软件也必须升级。所以图书馆重新进行装潢换新,图书管理系统也进行升级迭代的换代处理,同时推出了电子图书,电子图书需要达到一定的数目。

图书管理系统服务器,电子图书的站点需要架设、部署,通过多次的测试,部署,每次打开都看到这个电子图书的目录,偶然点开一本电子图书,《爱因斯坦传》,开始也没有深入观看的意思。但是看了第一章之后,感觉还是有点意思,陆陆续续看了差不多一个多月,才把全书看完。这也太。。。。。,和龙校的一天三本书的速度比,那就是天渊之别了。但是,终究是看完了,就是这个意思。当然要说感悟,还是有一点的。至于有那样或别样的,就只有看过的人才知道了。

《爱因斯坦传》是“二十世纪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的授权传记。仅有一本由爱因斯坦的挚友、志同道合的同行、同时代的亲历者菲利普·弗兰克从爱因斯坦的内心世界出发攥写的一部传记。一经出版便畅销至今,成为二十世纪百本经典传记之一。

因为是志同道合的同行,菲利普·弗兰克能够深刻理解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对整个二十世纪从科学到观念到信仰的颠覆性影响。全书总结了爱因斯坦之前的物理世界,对爱因斯坦的发现给出了两个易理解的图表,描绘了远征队在日全食的环境下验证了爱因斯坦相对论时的动人瞬间。在“布拉格之旅”一节中,我们看到面对学界的诸多质疑,爱因斯坦与弗兰克在其家中多次的深夜长谈。

因为是挚友,在书中我们看到菲利普·弗兰克笔下少年时期的爱因斯坦在追寻理想寻找自我时的迷茫与苦闷。以及之后,爱因斯坦勇于否定、勇于选择的成功历程。面对纳粹的威胁,正是挚友之间的相互信任,让菲利普·弗兰克找到隐居于瑞士的爱因斯坦,并见证了爱因斯坦远走异国他乡美国的全过程。

因为是同时代的亲历者,面对爱因斯坦对犹太复国主义的态度没有道听途说,深知爱因斯坦对原子弹的发现与核时代的来临没有躲闪与推卸责任、对爱因斯坦所颠覆的与重塑的价值信仰没有臆想猜测,面对时代的巨变,没有回避爱因斯坦自身的犹疑与脆弱。

菲利普·弗兰克笔下的爱因斯坦不仅是“二十世纪伟大的科学家”,更是一位在那个搅弄风云的时代选择坚守、心怀悲悯、幽默睿智的智者。

    先说爱因斯坦的错误和不幸

  晚年太过固执于自己的信仰,拒绝量子力学的发展,对物理学界的发展太过不闻不问了。虽然自己的研究也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贡献,但我总觉得如果不是这种固执,可以做出更多成就。另外,我看不出这种信仰和其天才有某种绝对的联系。

  总结就是,要学会时常质疑自己,挑战自己。人越老,越容易顽固不化。

  另外,我觉得爱因斯坦的家庭生活是不幸的。我虽然很能理解其年轻时对米列娃的爱慕。我猜那个时候他是无法忍受一个世俗的亲密伴侣的。然而事实证明,他真正需要的是一个“母亲”,像艾尔莎这样的。而且有着更高精神世界的米列娃,让爱因斯坦的后代更易于罹患精神疾病(我觉得爱和米两个人其实都有精神病易感基因,所以两人的结合在这方面对小孩是非常不利的)。虽然,爱因斯坦不应该不是一个对家庭生活有特别多需求的人,然而这样的经过应该不是他所理想的。

  再来说爱因斯坦的赏光点。

  首先他的早期人生履历根本看不出要成为物理大牛。一个高材生,最后颠沛流离,好不容易凭借关系当了公务员,这样的日子也许也就凑活过了吧。

  真正重要的东西,是他对科学研究发自内心的热爱。此处,我又回想了一下各种牛人,发现他们大多不是靠着履历,靠着平台,而是靠着别的东西发展自己的。对于他们来说,平台永远都是装饰物。

  言归正题。

  他的另一项特质是,对权威有着深深的厌恶。其实按照进化心理学的观点,年轻人多有这样的倾向,只是爱因斯坦这种倾向异乎寻常的强烈,使其早期成为一个不通世事的人(当然,他情商确实有点低啦)。这种特质与其后来做出的天才发现有着非常深刻的联系。

  另一项相关的特质,他自小就对自由有着深刻的热爱。我想这种东西,帮助他在某些时刻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他有一种倾向,想要用一种更为统一的方式将零散的现象组织起来,早期如此,后期更是如此,(大统一理论)

  他的相信宇宙是充满秩序的,这是他追求科研的动力之一。也是他后来所固执的理念。

  他具有超然的性格,这一点,在今天似乎特别重要。因为理性的思考需要不为人性牵绊,才能发挥其威力。当然,这是一柄双刃剑。

  他在政治上是幼稚的,然而在成名之后,却又反复地用他幼稚的政治观去影响世界,被不少人利用。

  我们看到虽然他达到了自己事业上的巅峰,但对子女的助理并不明显,这也许是科学事业之缺陷吧。

小布 | 阅读全文 | 回复(0) | 引用通告 | 编辑
发表评论:
请稍候,载入中。。。
用户公告
请稍候,载入中。。。
时间记忆
请稍候,载入中。。。
我的相册
最新日志
请稍候,载入中。。。
最新评论
请稍候,载入中。。。
最新回复
请稍候,载入中。。。
我的好友
站点信息
请稍候,载入中。。。
   http://blog.sysuschool.com/u/esionch/index.html  
Powered by O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