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导入 教师微笑着对学生说:“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看似平凡却充满温馨的时刻。比如一家人一起吃顿饭、聊聊天,或者一起出去走走。今天,我们要走进莫怀戚的《散步》,看看这一家人在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又有着怎样的情感故事呢?” 展示一些家庭散步的温馨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情感共鸣。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 简单介绍莫怀戚:“莫怀戚是我国当代作家,他的作品贴近生活,善于从平凡的生活场景中挖掘深刻的情感和人生哲理。《散步》这篇文章就是他对家庭亲情的一次细腻描绘。”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师富有感情地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字音、停顿和语调,感受文章的整体氛围。范读过程中,通过语调的变化体现文中不同的情感。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利用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自行解决。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帮助。 检查字词掌握情况,PPT 展示重点字词,如 “信服(xìn fú)、分歧(fēn qí)、取决(qǔ jué)、一霎(yī shà)” 等,让学生认读、解释。 引导学生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文中有哪些人物?” 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小组代表发言。教师对回答进行梳理和总结,明确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人物关系。 (四)研读课文,分析人物 教师提出问题:“文中的一家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学生默读课文,圈点勾画出描写人物的语句,比如 “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 体现 “我” 对母亲的孝顺;“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表现孩子的天真可爱。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分析这些语句所展现的人物性格。教师参与各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入手。 各小组派代表发言,分享讨论结果。教师根据发言进行点评和总结,归纳出母亲的善解人意、儿子的聪明乖巧、“我” 的有责任感和孝顺等特点,并在黑板上板书。在学生发言过程中,教师给予积极反馈,如 “你找的语句很典型,分析得很到位,能看出你读书很认真”。 (五)课堂小结 教师和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内容:“这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了解了作者,学习了生字词,还重点分析了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通过这些,我们能感受到这是一个充满爱的家庭。” 布置作业:熟读课文,思考文中为什么把散步这样的小事写得那么有意义。 六、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请几位同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片段,回顾上节课内容。 提问学生:“上节课我们分析了人物形象,哪位同学能说说文中人物各自的特点?” 检查学生知识掌握情况。 (二)精读课文,理解情感与主题 理解文中的情感 教师引导:“文中一家人在散步过程中有不同的想法,但最终达成了一致。这个过程中体现了怎样的情感?” 学生再次阅读课文,思考问题。教师引导学生从人物之间的相互理解、关爱等角度分析,比如母亲对孙儿的疼爱、“我” 和妻子对母亲的孝顺等。 组织学生在小组内交流,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小组讨论后,推选代表发言。 教师总结:“文中展现了家庭成员之间相互体谅、相互关爱的浓浓亲情。这种亲情让这个家庭在面对分歧时能够和谐解决,共同享受散步的温馨。” 探究主题和 “责任” 的含义 教师提问:“这篇文章仅仅是写一次散步吗?文中多次提到‘我’的责任,大家觉得这里的责任有什么含义?” 引导学生思考文章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理解散步这个小事件背后所承载的家庭伦理和亲情传承等大主题。对于 “责任”,从 “我” 在家庭中作为儿子和父亲的双重身份,要兼顾老人和孩子的幸福等角度分析。 让学生小组讨论,发表自己对主题和 “责任” 的看法,教师参与讨论并适时引导。讨论结束后,小组代表发言,教师进行总结:“这篇文章通过散步这件小事,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和中年人在家庭中的责任感。作者以小见大,让我们感受到亲情在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三)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师提出问题:“文中有几处环境描写,比如‘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些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呢?” 学生自主思考,然后小组讨论。教师引导学生从烘托人物心情、营造氛围、推动情节发展等方面分析,比如这段环境描写烘托出一家人散步时轻松愉快的心情,为下文的分歧和解决分歧做铺垫。 小组代表发言,教师总结:“环境描写在文中起到了烘托氛围、表现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四)拓展延伸 教师引导:“同学们,在你们的家庭生活中,有没有类似充满亲情的小事情呢?大家可以分享一下。” 学生分享自己的家庭故事,教师认真倾听,给予回应和鼓励,如 “你的故事真温暖,亲情就是在这些小事中体现出来的”“从你的分享中能感受到你们家浓浓的爱” 等。 教师总结:“家庭中的这些小事看似平凡,却蕴含着深深的爱。我们要珍惜这些亲情时刻,用心去感受,同时也要像文中的‘我’一样,承担起自己在家庭中的责任。” (五)课堂总结 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重点:“这节课我们深入理解了文中的情感、主题和环境描写的作用。通过这篇课文,我们感受到了亲情的珍贵和家庭责任的重要。” 再次强调尊老爱幼、珍视亲情的主题,对学生在本节课的表现给予积极评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