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稍候,载入中。。。
请稍候,载入中。。。
2024/7/3 22:59:00
>>正面管教

正面管教”的方式解决班级问题

中山大学附属中学 向琴

 

“正面管教”教育理念出自美国教育家简·尼尔森,她在《正面管教》一书提出不惩罚又不娇纵地管教孩子,即和善而坚定地管教孩子。和善即尊重,既指大人尊重孩子,也指孩子尊重大人坚定意味着有规则不等于惩罚、说教或其它形式的控制。

尼尔森还提出了有效管教的四个标准:(1)是否和善与坚定并行?(2)是否有助于孩子感受到归属感和价值感?(3)是否长期有效?(4)是否能教给孩子有价值的社会技能和人生技能,培养孩子的良好品格?

笔者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几点关于正面管教的原则与方法

一、 正面管教的原则

1、培养学生的归属感与价值感

尼尔森认为孩子的首要目标是获得归属感与自我价值感我们要时刻问自己:我这样做是给予了学生力量还是会挫伤他?惩戒会挫伤孩子的归属感与价值感

那么怎样培养归属感和价值感呢?尊重是基础。有时我们的言行看似是为学生着想,但学生却拒绝这种“好”,是因为学生敏锐地捕捉到了我们言行背后的真实感受,即并不尊重他们。比如跟学生谈话,讲了很多道理,但学生却越发叛逆,可能是因为我们居高临下的态度。学生拒绝“领情”,说明我们言行背后的感觉比我们做了什么或说了什么更重要而做事的方式和说话的语气准确地表达出我们的这种感觉问:你从这件事中学到什么?既可以用一种责备和羞辱的腔调,也可以用一种表达同情和理解的语气既可以营造出亲近信任,也可以造成疏远和敌意。

培养归属感和价值感,包括培养他们对个人能力的感知力——我能行;培养他们对自己在重要关系中的价值的感知力——我的贡献有价值,大家确实需要我;培养人际沟通能力:善于与他人合作,并在沟通、协作、协商、分享、共情和倾听的基础上建立友谊等。

2、关注于解决问题

当学生有不良行为时,我们常用规则惩戒有时惩戒有效,但效果却是短期的,更多时候,我们面临的是行为屡禁不止的困境

    其实我们设身处地地感受一下,一个被批评和惩戒的人,是会陷入羞耻或更加沮丧的情绪,还是会想我将变得更好大多人都不会因为感觉糟糕而变得更好的,反而需要的是帮因此,我们应该更多地关注“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让这个学生在不感到羞耻、屈辱的情绪下得到切实的帮助。

对于专注于解决问题,尼尔森提出了3R1H的原则:(1)相关(Related):与错误相关,不要借题发挥;(2)尊重(Respectful):不要伤害和羞辱;(3)合理(Reasonable):老师和学生都能接受;(4)有帮助(Helpful):能从错误中学习有用的东西。

3、把问题交给学生自己解决

有时我们陷入这样的苦恼“我已经告诉你100遍了”,可学生还是不改变。其实说100遍是没有用的,如果我们反复提醒或替学生解决问题,将学生该承担的责任揽过去,那么学生将永远也学不会对自己负责。

这里说的把问题交给学生解决,是指大人和孩子共同解决问题。事前决策时,大人帮助孩子探讨他们想要什么,什么对他们是重要的,以及这样选择后果,让他们对所做事情有清晰的思考。当他们做错事时,不把后果强加给学生因为这样往往会导致他们的反叛和戒备心理,而不是探索式的思考而应学生把错误当成学习的大好时机让他们参与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案。如果大人的态度友善而尊重的时候,且当孩子参与决定该如何弥补的时候,会特别有效。

二、 正面管教的具体方法与实践

在解决班级问题时,应始终贯彻以上三原则,即培养学生的归属感与价值感,关注解决问题而不是惩戒,将问题交给学生自己解决。解决问题的具体形式有很多种,笔者现呈现以下三种

(一) 启发式的问题引导:

老师喜欢苦口婆心地说教,希望能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地感化学生,但学生依然我行我素。《正面管教》告诉我们,要帮助孩子探讨问题,关键是停止告诉孩子们答案,而是通过问启发式问题,让孩子更多地参与、理解,这种方式更能引起孩子的注意 ,也更能营造出具有鼓励性和尊重性的氛围。尼尔森给出了一些典型的启发式问题:

·你当时想要完成什么?

·你对发生的事情有什么感觉

·你认为是什么原因导致了那件事情的发生?

·你从这件事中学到了什么?

·你怎样才能把这次学到的东西用于将来?

·你现在对解决这一问题有什么想法?

 

启发式提问要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1、 大人的态度要是尊重和善的,而不是愤怒、责备的;

2、 不要预设答案,如果限制了答案你就无法真正走进学生内心。

3、 如果大人和小孩其中一方心绪烦躁时,则不能提问。

4、 你提的问题是发自内心,要表达你的同情和接纳。l

5、 反射式倾听:通过将你听到的反射回去,以走进孩子的内心:“看来你很伤心。”可以包括启发式提问:“你能多告诉我一些吗?后来发生了什么?”关键是你要理解孩子管点,而不是告诉孩子你的感受。

6、 最终要引导到孩子自己思考解决问题。

案例呈现:

A同学经常请假,原因是身体不舒服,从头到脚都痛过,我有些怀疑他生病的事,但家长出面请假,我决定继续观察。后来,次数太多,我基本判断他生病为假,逃避上学为真,而且他应该是遇到了困境,自己无法解决。

   于是我找他谈话了解情况。我们坐下来,全程我保持温和态度,以尊重关心的口吻提问,并尽可能让学生敞开心扉多说。

一、谈话过程记录

我:我看你最近生病较多,所以想了解一下你的身体状况。今天来学校,感觉还好吗?(真诚关心,让他放下戒备心理)

他:还好。

我:身体哪里经常不舒服呀?去看了医生吗?

他:就是会头痛,一阵一阵眩晕。我比较懒,不想看医生。估计是没睡好,就会头晕,睡一觉就好了。

我:哦,我理解那种感受,没睡好头会痛,做什么都没精神,更别说上学了。(表达理解,不要说教)

他:是的。

我:那一般会是什么原因睡不好呢?(往深处探究原因)

他:晚上玩游戏会晚睡。

我:明白。你看起来精神不太好,情绪也很沮丧,玩游戏会让你更振奋一些吗?

他:大部分时间会。但有时又觉得玩游戏没意思。很矛盾。

我:那你觉得要怎么才能解决你现在的状态呢?

他:早点睡呗,睡不好的感觉太难受了,再也不想经历了。

我:你自控和反思能力真强!还有其他什么事情困扰你吗?比如在学校人际关系之类的?

他:没有没有。我人缘挺好的。

我:那么学习呢?会觉得太累而暂时想逃避吗?

他:有时候有。上课时间长,作业好多,晚上几乎没有时间娱乐,周六还上课,太难熬了。所以,有时候不想上学。

我: 我做什么能帮到你呢?

他:我也不清楚。我觉得问题在我这里,我需要时间调整一下。

我:不用过于自责,每个人都会有困惑的时候。我有些建议,你想听听吗?

他:(点头)

我:你说作业多,可以自己将作业分层,太难的作业不做,每科完成基础部分即可,太晚了就果断舍弃,睡觉。另外,放学后做一些喜欢的运动,可以很好的放松自己。你有什么喜欢的运动?

他:没有。我不爱运动。

我:那也没关系,做点自己喜欢的事,能放松自己即可。对于上学如有其他困扰,我随时欢迎你来跟我聊聊。我很关心你,希望每天看到你。

他:好的。谢谢老师!

二、效果与反思

    这次谈话其实还是我问得多,他情绪消极,所以比较被动,但效果还是立竿见影的。刚开始,他紧张且防备,因为以前总跟他讲规则与道理,他有着“规则与我何干”的抗拒。 此次谈话,我摒弃了说教和道理的灌输,而是与他平等地面对面座谈,且真心地关心他的身心,他有些惊讶,防备心理明显松懈。谈话中我始终保持理解、尊重、温和的态度,并以启发式问题去引导他,所以谈话到中间时,他甚至愿意敞开心扉,袒露真话,并能自我反思。再加上我始终站在他的角度关心他,到最后,他的“谢谢老师!”尤为真诚。除此之外,谈话以后他请假次数真的减少了。我想这次谈话,让其感受到了关心和归属感,也在问题中,进行了自我反思和解决问题的思考,这是以往说教所达不到的效果。

xq19910110 | 阅读全文 | 回复(0) | 引用通告 | 编辑
  • 标签:博文 书评 
  • 发表评论:
    请稍候,载入中。。。
    用户公告
    请稍候,载入中。。。
    时间记忆
    请稍候,载入中。。。
    我的相册
    最新日志
    请稍候,载入中。。。
    最新评论
    请稍候,载入中。。。
    最新回复
    请稍候,载入中。。。
    我的好友
    站点信息
    请稍候,载入中。。。
       http://blog.sysuschool.com/u/xq19910110/index.html  
    Powered by O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