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稍候,载入中。。。

请稍候,载入中。。。
用户公告
请稍候,载入中。。。
时间记忆
请稍候,载入中。。。
我的相册
最新日志
请稍候,载入中。。。
最新评论
请稍候,载入中。。。
最新回复
请稍候,载入中。。。
我的好友
站点信息
请稍候,载入中。。。
“听懂了没有” 
2015/11/8 15:54:00

“听懂了没有”

——听戴建业教授讲座随记

 

教授的文字,想象他是个伟岸的男子,可出现在眼前的却是个满头斑白的瘦老头。他的演讲倒像他洋洋晒晒的文章那样,旁征博引,不时一段戴式语录(比如,要强迫自己写点东西,你写的越多,写得就越好,这就像谈恋爱,谈得越多,水平就越高),博得满堂喝彩;偶尔插上自嘲的桥段(比如:毛主席说,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而年轻时我只与我太太一个人斗,就从没赢过……),引得哄堂大笑;而一句近似口头禅的“听懂了没有”,又彰显了教授那种诲人不倦的精神。

坦白地说,慕名来听他的演讲,希望有一次头脑风暴,然而他却不谈国事,只风花雪月地讲“格调”。也许是校长“命题作文”,针对高中生的,他只能收敛了《瞧,这世道!》的犀利,温文尔雅地传播着正能量。尽管如此,他的博学敏锐深刻,还是深深地打动了我这个同样满头斑驳的瘦老头;他对经典古诗词的讲读,启发我教古诗文应该:比较格调、穿越古今,活化形象;所谓“听懂”关键在于“想见”乃至“看见”。

比较格调 教授就比较两首《卜算子 》不同格调。他先展示陆游的《咏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逐句讲解时,他结合讲述陆游不幸的婚姻和坚贞的爱情,在与写《离思》的元稹的比较后,教授指出:陆游活到七八十岁还深深地怀念初恋的情人,这才是个好男人;好男人,首先要善良,陆游就非常善良。接下又展示毛泽东的《咏梅》: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一边展示一边用他特有的麻城普通话朗读,还赞叹毛泽东卓越的文学才华,尔后将陆词的韵脚字“主”“雨”“妒”“故”与毛词中的“到”“俏”“报”“笑”进行对比,指出:前者是撮口韵,读起来顿挫沉郁,格调低沉,表达悲伤低落的情绪;后者读起来,字音响亮,格调昂扬,表达奔放豪爽的情感。

至此,他又交代毛泽东《咏梅》的时代背景,并不无幽默地说:那个时代,我们天天读红宝书,以为我们的朋友遍天下;后来才知道,那时是中国最困难的时候,也最没有朋友的时候。这看似不关宏旨的联系,也许只有我这样的过来人才能体会他如此穿越的意味。

穿越古今 讲读唐代诗人秦韬玉的《贫女》,教授的穿越更表现出他独特的幽默睿智。他先展示原作如下: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开始讲读,就问“蓬门未识绮罗香”什么意思?面对台下茫然的眼睛,他于是穿越古今地讲解道: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一个出身农民工家庭的女孩,从来都没有见过什么名牌衣服。等台下少男少女笑过之后,教授又穿越地讲读元稹的“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继续讲道,这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一个帅哥对靓妹说——领略了你的美,即使范冰冰也不算美了,以后美女排着队依次从身边走过,我也不会回一下头,这大都因为你啊。最后,教授不无善意地提醒:如此甜言蜜语的男人,动辄海誓山盟,往往靠不住;女孩子千万不要上当受骗,男孩子千万不要做那样伪君子。

听罢,高中生都会心地笑了。之所能产生如此效果,还因为教授的讲读善于把相隔遥远的文字,活化成一个个鲜活的形象。

活化形象 孟浩然的《春晓》,高中生几乎都能背得滚瓜烂熟了,但熟记也许仅仅是死板静止的文字。当教授追问“从这短短的诗句中,你看到了怎样一个人”时,台下却没谁主动举手发言。因此,教授再次展示原诗: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接着讲道:孟浩然虽然官场失意,却乐得回归自然,成为了个很有闲情逸致的山水诗人了;如今有谁能够睡到被窗外的鸟儿唤醒,醒来之后,用不着去挤车上学,却还有心关注庭院里的花朵是否被风吹落了;由此,不难想见,这是个何等的心境的男人。

李清照也是教授非常敬佩的词人,说到有心赏花,他又展示李清照的《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教授没像有的语文教师那样把诗词赏析等同字面翻译,而是引导孩子去想象原作里的生动画面:清早,一个贵族小姐慵懒地起床,询问身边的丫鬟;而忙里忙外的丫鬟,哪有那份分辨“绿肥红瘦”闲心;可一句“海棠依旧”的敷衍,却激怒了小姐,换来小姐 “知否,知否”的连声反诘;从这里,我们不难看见——才华横溢的词人,原本憔悴的脸上也充盈着方刚的血气。

教授讲读古典的格调,无论穿越古今,还是活化形象,其实最在意的还是人格的高下,他反复强调,要做有底线讲真话的好人。为此,他还从反面展示曾经引发热议的词作:

江城子

废墟下的自述

一位废墟中的地震遇难者,冥冥之中感知了地震之后地面上发生的一切,遂发出如是感慨——

天灾难避死何诉,主席唤,总理呼,党疼国爱,声声入废墟。

十三亿人共一哭,纵做鬼,也幸福。

银鹰战车救雏犊,左军叔,右警姑,民族大爱,亲历死也足。

只盼坟前有屏幕,看奥运,同欢呼。

接下,教授只简单介绍说,这词作者是某省文联主席,现在升官了;然后,他冷冷地说,做人千万不要做这样的人。末了,他又来了一句“听懂了没有”。

面对这样的追问,作为男人,我也许可以反唇相讥,你懂得。而作为语文教师,我则要这样回答:懂了,讲读古典诗词乃至所有的文本,我都应该像教授这样,着力培养孩子想象、逻辑、质疑能力;因为有了三种基本能力,才不至于被忽悠,也才可能坚守底线,讲真话,做一个善良的人。

 

jianhuile | 阅读全文 | 回复(0) | 引用通告 | 编辑
Re:“听懂了没有”
2015/11/26 9:08:00
tsuki_lao(游客)看到李老师的文章,即使没到现场听讲座也能想象到戴老师的博学敏锐与风趣幽默!
tsuki_lao(游客) | 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
Re:“听懂了没有”
2015/11/16 13:14:00
yanqinxi会阐释,以演绎。
yanqinxi | 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
发表评论:
请稍候,载入中。。。
Powered by Oblog.